葉是維管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糖槭(Acer saccharinum L.)的葉片到秋季會發生變紅的現象
典型的葉由葉片、葉柄和托葉組成。葉片是葉的最重要的部分,一般為薄的扁平體,這一特征與它的生理功能棗光合作用相適應。在葉片內分布著葉脈,葉脈具有支持葉片伸展和輸導水分與營養物質的功能。葉柄位于葉片基部,并與莖相連。葉柄的功能是支持葉片,并安排葉片在一定的空間位置,以接受較多陽光和聯系葉片與莖之間水分與營養物質的輸導。托葉位于葉柄和莖的相連接處,通常細小,早落。托葉形狀因種類而異,例如梨樹的托葉呈線形;豌豆的托葉很大,呈葉片狀;洋槐和酸棗的托葉變為刺;蓼科植物的托葉包圍著莖節基部叫做托葉鞘。
植物的葉如果具有葉片、葉柄和托葉的叫做完全葉。有的植物葉并不全具有這3部分,如丁香的葉沒有托葉,萵苣的葉沒有托葉和葉柄,叫做不完全葉。
單子葉植物的禾本科和蘭科,它們的葉沒有葉柄和托葉而有葉鞘。禾本科植物的葉鞘包裹著莖稈,有加強莖的支持作用和保護葉腋內幼芽的功能。
裸子植物的葉也是多種多樣的。蘇鐵(俗稱鐵樹)為大型羽狀復葉,叢生于莖的頂端,銀杏葉為扇形,松柏類植物的葉則為針形和鱗片狀。
從廣義講,凡是適應于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都可以叫做葉,例如低等植物中的某些藻類,植物體適于光合作用的扁平部分(例如海帶的帶片),或是蘚類植物體上的“葉”都可以稱為葉;從狹義講只有維管植物才具有真正的葉。
葉的形態
葉的形態特征主要表現在葉片的大小和形狀。不同種類的植物有很大的不同。葉的形狀變化更大,葉片的形狀,包括葉緣、葉尖、葉基以及葉脈的分布等,每種植物都有其特點。葉在形態上的多樣性,是植物種類形態特征的重要方面。
被子植物葉片的結構
被子植物葉片的結構一般比較一致,是由表皮、葉肉和葉脈3部分所組成。
葉的生態類型
葉是植物暴露在空氣中面積最大的器官。植物演化過程中適應不同的生境(特別是水)產生各種形態結構。依照植物與水分的關系,把植物分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葉的變態
有些植物葉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在本質上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叫做葉的變態。
落葉
葉子并不是長久地生長在植物體上,而是有一定的壽命。一般一年生植物,葉子隨著植物體一起死亡。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落葉的木本植物,其葉子的壽命只有一個生長季。常綠的木本植物,葉的壽命可以有幾年。
葉的經濟用途
許多植物的葉子,在人類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