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百花盛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色的桃花、紫紅色的紫荊、淺紅色的櫻花……或濃艷,或淡雅,令人陶醉;ǘ涞念伾粌H使自然界顯得五彩繽紛,更主要的是具有吸引昆蟲傳送花粉的作用。花為什么會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呢?原來這是由于花瓣細胞中含有花青素和有色體(又叫雜色體)的緣故。
含有花青素的花瓣可顯現紅、藍、紫各色。花青素這種物質的顏色,隨著細胞液的酸堿性不同而發生變化。細胞液為酸性時它呈紅色;細胞液為堿性時它呈藍色;細胞液為中性時它便表現為紫色。這可通過試驗來證明:如果你摘下一朵紅色的牽;,泡在肥皂水里(堿性溶液),花色立刻由紅變藍;如果把這朵藍色的花再放入稀鹽酸溶液中(酸性溶液),花色又由藍變紅了,這實際就是花青素的變色反應。由于各種植物體內的有機酸和生物堿含量都不一樣,因此它們細胞液中的酸堿度也就不同,花青素便在其中"變戲法",從而使花朵呈現萬紫千紅的顏色。
還有一些花的顏色不是在紅、藍、紫之間變化,而是在黃色、橙黃色或橙紅色之間變化,那是由于花瓣細胞中含有有色體的緣故。有色體含有兩種色素,即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由于不同植物花中這兩種色素所含的比例不同,因而花朵呈現黃色、橙黃色或橙紅色。
有的花瓣細胞中既含有花青素,又含有有色體,因而花朵可呈現絢麗多彩的顏色;也有的花瓣細胞中花青素和有色體都不存在,則呈現白色。
花色的濃淡與花青素和有色體的多少有關,而花青素和有色體的多少又與環境條件有關。如氣溫的高低、光線的強弱和日照的長短等都會對花色有影響,情況比較復雜。一般說來,一種植物的花,自開花至凋謝,其花色保持相對的穩定。但也有一些植物,隨著花朵開放時間的延續,其花瓣細胞中的細胞液酸堿度、鹽類和酚類物質發生變化,從而使花朵的顏色也發生變化,這類花卉被稱為變色花卉。
在變色花卉的花期中,由于每朵花開放時間有先后,所以同一植株上就會出現多種花色,看上去滿株五彩繽紛,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如茄科的鴛鴦萊莉,花色初開時為淡紫色,逐漸變成淡雪青色,后變成白色。虎耳草科的繡球花,初開時為白色,似綠葉叢中的團團雪球,后轉為青碧色,最后變成淡紅色。又如忍冬科的金銀忍冬,花色初開時潔白如玉,經2~3天后變成金黃,前開后繼,彼黃此白,宛如金銀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