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長期系統發育的過程,由于環境變遷,引起器官形成某些特殊適應,以致形態結構發生改變,叫做變態。莖的變態,有兩種發展趨向。變態部分,有的特別發達,有的卻格外退化。不過無論發達或退化,變態部分都保存莖特有的形態特征。變態莖可分為兩大類型:
地下變態莖:變態莖生長在地下,總稱地下莖,共有4種類型:
根狀莖,象根一樣橫臥在地下。蓮的地下莖又稱藕,節特別細,節間粗大,可供食用。狗牙根、白茅是常見的田間雜草,根狀莖繁殖力很強。
塊莖,頂部肥大,有發達的薄壁組織,貯藏豐富的營養物質,如馬鈴薯塊莖具螺旋排列的腋芽;菊芋(洋姜)、半夏、甘露子(草石蠶)等都有塊莖。
球莖,變態部分膨大成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有明顯的節和節間,有較大的頂芽;荸薺、慈菇、芋的變態莖都是球莖。
鱗莖,變態莖極短,呈盤狀,其上著生肥厚的鱗片狀鱗片葉,營養物質貯藏在鱗片葉里,如洋蔥、水仙。
 |
 |
蓮的變態莖是根狀莖 |
馬鈴薯(陽芋、土豆)的變態莖是塊莖 |
 |
 |
荸薺的變態莖是球莖 |
洋蔥的變態莖是鱗莖 |
地上變態莖:地上的變態莖,多是莖的分枝的變態。有4種類型:
卷須,是地上枝的變態,多見于藤本植物,纏繞于支柱物上,牽引植物向上攀援生長。
莖刺,是分枝或芽的變態,其中的維管組織相聯,所以與皮刺不同,如皂莢。
葉狀莖,是莖扁化成葉狀,但有明顯的節和節間,葉片退化,如竹節蓼、假葉樹、天門冬等。
肉質莖,綠色,肥大多漿液,薄壁組織特別發達,適于貯藏水分,并進行光合作用。葉片高度退化或成刺狀,借以降低蒸騰作用,所以適于生長在干旱地區,如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