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交換到自動交換
第一個研究發明自動電話的人是一個名叫阿爾蒙.B.史端喬的美國人,他是美國堪薩斯城一家殯儀館的老板。他發覺,電話局的話務員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常常把他的生意電話接到他的競爭者那里,使他的多筆生意因此丟掉。為此他大力惱火,發誓要發明一種不要話務員接線的自動接線設備。從1889年到1891年,他潛心研究一種能自動接線的交換機,結果他成功了。1891年3月10日,他獲得了發明“步進制自動電話接線器”的專利權。1892年11月3日,用史端喬發明的接線器制成的“步進制自動電話交換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拉波特城投入使用,這便是世界上第一個自動電話局。從此,電話通信跨入了一個新時代。但是自動電話的大踏步發展是在20世紀。到20世紀20年代,世界上還只有15%的電話是自動電話。隨著自動電話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到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已有77%的電話是自動電話了。
史端喬發明的自動電話交換機的制式,為什么叫做“步進制”?這是因為它是靠電話用戶撥號脈沖直接控制交換機的機械作一步一步動作的。例如,用戶撥號“1”,發出一個脈沖(所謂“脈沖”,就是一個很短時間的電流),這個脈沖使接線器中的電磁鐵吸動一次,接線器就向前動作一步。用戶撥號碼“2”,就發出兩個脈沖,使電磁鐵吸動兩次,接線器就向前動作兩步,余類推。所以,這種交換機就叫做“步進制自動電話交換機”。
1919年,瑞典的電話工程師帕爾姆格倫和貝塔蘭德發明了一種自動接線器,叫做“縱橫制接線器”,并申請了專利。1929年,瑞典松茲瓦爾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縱橫制電話局,擁有3500個用戶。
“縱橫制”的名稱來自縱橫接線器的構造,它由一些縱棒、橫棒和電磁裝置構成,控制通過電磁裝置的電流可吸動相關的縱棒和橫棒動作,使得縱棒和橫棒在某個交叉點接觸,從而實現接線的工作。
“縱橫制”和“步進制”都是利用電磁機械動作接線的,所以它們同屬于“機電制自動電話交換機”。但是縱橫制的機械動作很小,又采用貴重金屬的接觸點,因此比步進制交換機的動作噪聲小、磨損和機械維修工作量也小,而且工作壽命也較長。
另外,縱橫制與步進制的控制方式也不同。步進制是由用戶撥號直接控制它的機械動作的,叫做“直接控制式”;而縱橫制是用戶撥號要通過一個公共控制設備間接地控制接線器動作,因而叫做“間接控制式”。
公共控制設備的功能就好比是人工電話交換中的話務員,擔任著接收用戶撥發的電話號碼的任務,并進行存儲、計數、轉發等工作。它模仿話務員的工作過程,但是接線速度比人工快得多。公共控制設備是:由許多電子器件組成的一個極為復雜的電子電路。
這種,““間接控制方式”“比”“直接控制方式””有明顯的優點。例如,它的工作比較靈活,便于在有多個電話局組成的電話網中實現靈活的交換,便于實現長途電話自動化,還便于配合使用新技術、開放新業務等等。因而,它的出現使自動電話交換技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