幀方式
幀方式是在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上使用簡化的方式傳送和交換數據的一種方式。由于在鏈路層的數據單元一般稱作幀,故稱為幀方式。其重要特點之一是將X.25分組網中通過分組節點間的重發、流量控制來糾正差錯和防止擁塞,對處理過程進行簡化,將網內的處理移到網外端系統中來實現,從而簡化了節點的處理過程,縮短了處理時間,這對有效利用高速數字傳輸信道十分關鍵。
實現幀方式進行數據通信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要保證數字傳輸系統的優良的性能,二是計算機端系統的差錯恢復能力。這兩個條件目前早已不成為障礙。現代光纖數字傳輸系統的比特差錯率實質上可達到10的-9次方以下。因此,現代通信網的糾錯能力不再是評價網絡性能的主要指標。昔日X.25分組交換技術的某些優點在光纖數字傳輸系統的環境里已不再十分令人感興趣,相反地有些功能甚至是多余的了。所以簡化網絡功能,以提高網絡效率成為幀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智能、高處理速度的用戶設備如局域網,它們本身具有數據通信協議如TCP/IP、SNA/SDLC可以實現糾錯、流量控制等功能,一旦網絡出現錯誤(概率很小),可以由端對端的用戶設備糾錯。
幀方式是一種快速分組技術,它采用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和可變長的幀的技術,它適用于處理突發性信息和可變長度幀的信息,是局域網互連的最佳選擇。
1、高效性;
2、經濟性;
3、可靠性;
4、靈活性;
5、長遠性。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