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交換概貌
分組交換方式不是以電路連接為目的,而是以信息分發為目的。既然是以信息分發為目的,那么要傳送的信息就不能直接送到線路上,傳給交換機,而是要先加工處理一番,就是要加上一個信封。這包括在信息的最前頭加上一個特殊的符號,表示一段信息的開始,末尾也要加上一個符號,表示一段信息的結束。此外,還要加上地址域和控制域,用以表示這段信息的類型和送往何處,加上錯誤校驗碼以檢驗傳送中發生的錯誤。就像一篇文章被分裝在幾個信封中變成了幾封信一樣,斷斷續續的數據信息流經過這樣的處理,就變成了一個個數據分組,也叫做數據包。分組交換的名稱,就表明它交換的對象就是這些數據分組。分組交換的任務,就是從各個入端讀入數據分組,根據它們上面的地址域和控制域,來把它們分發到各個出端上。
形象的說,電路是一種“粗放”的和“宏觀”的交換方式,它只管電路而不管在電路上傳送的信息。相形之下,分組交換比較"精微"和"細致",它對傳送的信息進行管理。
電路交換的一個缺點就是在通信過程中獨占一個信道。在分組交換中,交換機根據數據分組上的地址域來確定把它送到哪條出線上,因此,可以有許多個通信過程來共享一個信道。這是分組交換的一個優點。
不過,優點和缺點常常是共生的。分組交換的這個優點也同樣伴生了一個缺點,這就是信息傳送的隨機延遲問題。
在電路交換中,如果中繼線路全忙,那么一個呼叫可能被拒絕。比如在打電話時聽到了忙音。但是,只要呼叫被接受了,獨占的中繼線路就可以隨時把信息傳送過去。
但在分組交換中就不同了。共享的中繼線路上有時可能很閑,信息馬上就傳送過去了,有時有可能很忙,于是,信息要在分組交換機中排隊等候。排隊的長度和等候的時間是由中繼線路的忙閑來決定的,因而是不確定的。
在分組交換機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來保證這種延遲不會大得不能容忍,這叫作流量控制。
對于計算機通信來說,有一點兒隨機性的延遲完全可以忍受。實際上,我們直接操作計算機的時候,就已經習慣了計算機內部由于讀、寫磁盤,由于冗長的計算等等原因造成的隨機性延遲了。這也就是說,對分組交換的主要應用領域--計算機通信來說,隨機性延遲的缺點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不過,并不是對所有的電信業務,隨機性延遲都不是大問題。比如說,對話音業務來說,過分的隨機性延遲就絕對不能被用戶所容忍。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