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DN的衍生
隨著數字技術的引入,通信網發生著許多新的變化,通信業務實現了數字交換和數字傳輸。80年代前期,各類通信業務的交換和傳輸業務基本上還是靠各自獨立的網絡來完成的。比如話音業務是通過電話網來實現;傳真業務由傳真通信網來傳輸;數據業務則由數據通信網來傳輸;而且各業務都需配備各自獨立的終端設備,各網絡必須采用特殊的專用接口才能實現相互連通。當然,模擬信號可以通過數字處理變成統一的數字形式也啟示了人們大膽地提出利用一個通信網來傳輸各類通信業務的設想。CCITT于1972年12月首次概括提出了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建議,并規定了通過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以支持包括話音和各種非話音業務的ISDN參考模型。而后,世界各發達國家便開始了研究和試驗,時至今日已有不少國家建成或正在建立他們自己的ISDN。
我們應首先明確,ISDN并不是獨立于電話網、數據網或傳真網等各類網絡的又一個通信網。它也不是用來取代它們的一種綜合通信網絡。實際上它是以電話綜合數字網(IDN)為基礎,通過逐步并入附加功能和某些專用網特征而發展起來的。所以,ISDN是以數字通信方式實現電話、傳真、數據和圖像等多種業務同時傳輸的一種結構概念。其實質在于利用一條公共數字通路為不同業務的終端服務,各業務終端與這條通路之間都使用標準的接口。用戶利用ISDN能經濟地實現現有話音與非話音業務,以及與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的信息業務的同時傳輸,并能不斷擴充新的通信業務。
1988年CCITT第九次全體會議上還原則上規定了ISDN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①ISDN主要支持同一網絡內能傳輸話音與非話音業務。實現這種業務綜合的關鍵技術是使用一組規定的連接方式和多用途用戶-網絡接口配置(CCITT建議的I系列)。
②ISDN支持包括交換連接和非交換連接的各類應用。其中交換連接包括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及其相應的鏈接。
③ISDN擴充的新業務應與64kbit/s的交換數字連接相兼容。
④ISDN應具有以提供業務特征、維護和網絡管理等功能為目的的靈活(智能)性。
⑤ISDN可以根據各國特殊條件和以國內網絡變換時間表為依據的各種結構形式來實現。
目前已建立起的ISDN實際上是N-ISDN(窄帶綜合業務數字網),因為它只傳輸像電話、傳真和低速率數據這一類的窄帶業務,其輸速率為16kbit/s~1.5Mbit/s或2Mbit/s。
ISDN還將從現存的N-ISDN繼續發展,最終實現新一代ISDN目標,即B-ISDN(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能傳輸像CATV、HDTV、電視會議、高速數據等這樣的寬帶業務,其速率高達Gbit/s數量級。B-ISDN還可把電視廣播和視頻通信綜合在一起。預計今后5年內,B-ISDN的信息量將不斷擴大,速率可大幅度提高至Tbit/s數量級。為實現該目標,各國正在加緊對將用于B-ISDN的新技術(如ATM、相干光波傳輸和個人通信系統等)進行研究和開發。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