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
人類對于自身發展歷史的認識過程是從現代智人開始的,然后認識了早期智人,再后來認識了直立人,最終才確定了能人直至南方古猿作為人類祖先的地位。
 |
克羅馬農人 |
這個認識過程開始于19世紀中葉,隨著達爾文進化論逐漸被承認與接受,人類學家就開始了尋找人類自己祖先的艱苦工作。這一工作當然是先從當時因技術領先而被西方人認為理應是人類搖籃的歐洲開始。可是,直到20世紀來臨,歐洲所發現的人類化石除了一些生活年代距今很近的晚期智人(如克羅馬農人)之外,大量材料都是生活在距今20萬年至4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屬于早期智人)。
 |
尼安德特人 |
1848年,在歐洲西南角的直布羅陀發現了一些古人類化石,這些化石所代表的古人類就是最先被發現的、后來被稱做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的早期智人,但當時卻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尼安德特人的名稱來自德國杜塞爾多夫市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1856年8月,在這里的一個山洞里發現了一個成年男性的顱頂骨和一些四肢骨骼的化石,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在這以后,尼人的化石開始在西起西班牙和法國、東到伊朗北部和烏茲別克斯坦、南到巴勒斯坦、北到北緯53度線的廣大地區被大量地發現。尼人的生存時代為距今20萬年至3萬7千年之間。
尼人的腦量已達到1300至1700毫升;與直立人相比,頭骨比較平滑和圓隆顱骨厚度減小;面部(從眉脊向下到下齒列部分)向前突出的程度與直立人相似。歐洲尼人的鼻骨異常前突,顯示他們的鼻子一定很高;但是,由于他們有大的牙齒和上顎,因此推測他們的鼻子不可能象現代歐洲人那樣有狹窄的鼻腔,而是有一個向前大大地擴展的鼻腔。也就是說,他們擁有一個象現代歐洲人那么高同時又象現代非洲人那么寬的大鼻子;而且,鼻孔可能更朝向前方。
 |
尼人的葬禮 |
尼人創造了被稱為莫斯特文化的石器工業,以細小的尖狀器和刮削器為代表。當時的歐洲氣候寒冷,尼人能夠用火并且已經能夠造火。尼人還開始有了埋葬死者的習俗。
除了尼人之外,在歐洲還發現了一些同時具有直立人的原始性狀和智人的進步性狀的早期智人化石,他們包括希臘的佩特拉洛納人(時代可能為距今16萬~24萬年,但有爭論)和法國西南部的托塔維爾人(也叫阿拉戈人,時代為距今大約20萬年),有些學者把他們作為直立人與早期智人的過渡類型。此外,在德國發現了距今20~30萬年前的斯坦海姆人,在英國發現了距今約25萬年前的斯旺斯庫姆人,兩者頭骨特征非常相似,其形態顯得比尼人進步,但是其時代卻比尼人還要早。因此有些學者把他們稱為“進步尼人”或“前尼人”并認為他們才是后來的晚期智人的祖先;而其他時代較晚的尼人被稱為“典型尼人”,在距今3萬3千年前絕滅或者說被晚期智人替代了。
 |
大荔人 |
在非洲,早期智人有發現于埃塞俄比亞的被認為是過渡類型的博多人(年代大約在距今20~30萬年前)和發現于贊比亞的布羅肯山人(年代為距今13萬年以前)。
 |
金牛山人 |
中國的早期智人化石都是在1949年以后發現的,材料主要包括北部地區的大荔人(發現于陜西省大荔縣)、金牛山人(發現于遼寧省營口縣)、許家窯人(發現于山西省陽高縣)、丁村人(發現于山西省襄汾縣)和南部地區的馬壩人(發現于廣東省曲江縣)、銀山人(發現于安徽省巢湖市)、長陽人(發現于湖北省長陽縣)、桐梓人(發現于貴州省桐梓縣)。
亞洲其它地區的早期智人還有發現于印度尼西亞梭羅河沿岸的昂棟人(也叫梭羅人),形態上顯示出一些直立人到早期智人過渡的狀況。
 |
 |
許家窯人 |
馬壩人 |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