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旖的大連港
大連港位于遼寧省遼東半島的南端,屬大連市管轄。港區坐落在大連灣和大窯灣內,面向黃海,海闊水深,是我國北方一個不淤不凍的良港。
大連港是我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進出口門戶,也是聯結華北、華中、華東等地區水陸聯運的樞紐。
 |
鳥瞰大連港 |
大連港交通十分便利。哈爾濱至大連的哈大鐵路干線與東北地區發達的鐵路網連結。公路有全國最長的沈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與東北地區的國家公路網相連接。大連民航機場具備國際機場使用標準,有3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管道運輸有輸送大慶原油的專用管線,直通大連港魚灣碼頭。海上運輸已開辟了到香港、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地的國際集裝箱航線8條以及多條國內沿海航線。陸海空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主體運輸網為大連港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集疏運條件。目前,大連港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關貿運輸往來,與日本的北九洲港、橫濱港、優木富山港、美國的奧克蘭港、休斯頓港、加拿大的溫哥華港結為友好港。
 |
繁忙的大連港 |
大連港直接為大連市、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等地的經濟發展服務。通過大連港進出的主要貨種有石油、糧食、雜貨(包括集裝箱),分別占總吞吐量的47.4%、16.1%和16%。金屬礦石、鋼鐵、煤炭、化肥和非金屬礦石等每年吞吐量分別為100萬一250萬噸。目前黑龍江省的海運物資大約有95%通過大連港,吉林省的海運物資有67%通過大連港,內蒙古東部的海運物資中大約有70%通過大連港。遼寧省除部分物資通過營口、丹東、錦州、錦西等中小港口運輸以外,其余地區的海運物資基本上也是在大連港中轉。 1885年,清朝的李鴻章選定大連灣為建港點,1899年沙俄著手建港,港址選在東西青泥洼和黑嘴一帶。日俄戰爭后,1905年沙俄將旅順、大連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后來,日本強行宣布大連為“自由港”。至1939年,先后擴建了一批碼頭,并建成了一些煤炭專用碼頭、油碼頭、化工及石油等企業專用碼頭。1934年,港口吞吐量突破l000萬噸。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后,蘇聯軍隊接管大連港,1951年蘇聯將大連港移交我國。1960年6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大連港正式對外開放。1976年5月,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的10萬噸級深水油碼頭--大連鲇魚灣原油碼頭建成投產。1984年,國務院批準大連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大連港的歷史從此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大連港是一個天然深水良港,也是我國最大的散糧、石油進出口及對外貿易的口岸。具備裝卸貯存、中轉換裝、多式聯運、運輸代理、通訊信息和生活服務等6項功能,在東北港口群體中處于樞紐和主導的地位。
大連港的水域面積共346平方千米,其中呂連灣水域186平方千米,大窯灣水域33平方千米,小窯灣水域17平方千米,灣外水域110平方千米,港區自然岸線長度為145千米。大連港陸域面積共84平方千米。 大連港目前擁有55個生產泊位,萬噸級以上深水泊 位28個,另有3個萬噸級浮筒泊位。碼頭岸線總長15.9千米,其中生產岸線10.1千米。
大連港正在迅速發展,在海運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