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的比重
礦物的比重是指純凈、均勻的單礦物在空氣中的重量與同體積水在4℃時重量之比。如果礦物在空氣中的重量為P克,同體積水在4℃時的重量為P1克,則

礦物的密度(D)是指礦物單位體積的重量,度量單位為克/立方厘米(g/cm3)。礦物的比重在數值上等于礦物的密度。
礦物比重的變化幅度很大,可由小于1(如琥珀)至23(如餓釘族礦物)。自然金屬元素礦物的比重最大,鹽類礦物比重較小。
礦物比重可分為三級:
輕級 比重小于2.5。如石墨(2.5)、自然硫(2.05-2.08)、食鹽(2.1-2.5)、石膏(2.3)等。
中級 比重由2.5到4。大多數礦物的比重屬于此級。如石英(2.65)、斜長石(2.61-2.76)、金剛石(3.5)等。
重級 比重大于4。如重晶石(4.3-4.7)、磁鐵礦(4.6-5.2)、白鎢礦(5.8-6.2)、方鉛礦(7.4-7.6)、自然金(14.6-18.3)等。
礦物的比重決定于其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主要與組成元素的原子量、原子和離子半徑及堆積方式有關。此外礦物的形成條件--溫度和壓力對礦物的比重的變化也起重要的作用。
應該指出,同一種礦物,由于化學成分的變化、類質同象混入物的代換、機械混入物及包裹體的存在、洞穴與裂隙中空氣的吸附等等對礦物的比重均會造成影響。所以,在測定礦物比重時,必須選擇純凈、未風化礦物。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