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
那曲地處西藏中偏北,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為西藏北部重鎮。面積1606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積1800萬畝。
 |
那曲地圖 |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以后,在那曲建立了藏北高原的第一個宗--坎囊宗,并隸屬西藏地方噶廈政府管轄。1942年噶廈政府設立絳恰基巧,管轄藏北牧區和拉薩以北的14個宗,那曲宗(坎囊宗)為其中之一。1956年10月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那曲設立基巧辦事處,那曲宗隸屬那曲基巧辦事處管轄。1959年10月,那曲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那曲(黑河)地區管轄至今。縣府駐那曲鎮。1960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將西藏的“黑河地區”改名為“那曲地區”。
那曲縣均屬藏北高原,平均海撥4500多米,最高海拔6500米。境內多山,但山勢不陡,坡度較為平緩,大多呈渾圓狀,為高原丘陵地形。屬高原亞寒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基本沒有無霜期,多大風、冰雹,干燥、寒冷,冬春多雪,長冬無夏。年日照時數為2866.2小時。年降水量為406毫米。年冰雹日數為34.5天。自然災害主要有雪災、風災、旱災等。
那曲礦產資源主要有鉻、鐵、鉛、鋅、銻、硫、砂金、煤等。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野山羊、巖羊、獐子、猞猁、野驢、狗熊、褐背地鴉、野雞、禿鷹、天鵝、黑頸鶴等約百余種。野生植物主要有蟲草、貝母、雪蓮花等。
那曲縣是純牧業縣,牧業產值占全縣總產值的90%以上。牲畜主要有牦牛、綿羊、山羊和馬。
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和黑阿公路交叉貫穿縣境。全縣已有20個區(鄉)和195個村通了汽車,交通極為便利。
名土特產品主要有牦牛、藏北綿羊、酥油、干肉、毛絨、蟲草、貝母、雪蓮花、瑞香狼蓋等,還有許多民族手工藝品。
那曲鎮是被西藏列為開放的旅游區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在此舉行,觀光群眾、各業商販、嘉賓游客紛紛云集而來。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藍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綠色織就的錦緞畫,旅游者都會在這里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拉薩市|安多縣|那曲|日喀則|當雄縣|墨脫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