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的礦產資源
在俄羅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島,在北緯66~73o。從這里沿經線南下到南緯66~73o相對稱的地方,就是南極大陸的查爾斯王子山。這里當然不是對地球進行枯燥的幾何描述,非常有趣的是,在這南北極對稱的地方均有世界級的大鐵礦。這種鐵礦分布與南北磁極的位置是何關系,與大陸漂移是何關系,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的大自然之謎。
然而,在資源危機四伏的當今世界,大多數人首先關心的是資源量的多少。各國不僅在極地進行科學活動,也進行資源勘察。
1966年,前蘇聯地質學家在查爾斯王子山發現了70米厚、綿延200多公里的帶狀磁鐵礦。單是這一地區的儲量就夠全世界使用200年,更不用說美、澳和其他國家科學家后來陸續發現的鐵礦了。然而問題在于,為了保護南極這塊世界上最后的凈土,國際社會決定在50年內禁止開采南極礦產資源。
北極的情況則大不相同,因為北極的土地及其資源分屬各國,所以北極的礦產資源開采并不受限制,因此才有了享譽世界的芬諾斯堪的亞和科拉半島大鐵礦。
北極能源以外的礦藏構成了北極工業化前景的另外一個誘因。除上述鐵礦外,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銅——鎳——钚復合礦基地之一的諾里爾斯克礦產基地。貴金屬和金鋼石的誘惑對前蘇聯開發遠東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著名的科累馬地區)。在阿拉斯加,據估計科策布北部的紅狗礦藏有8500萬噸礦石,其中含鋅17%,鉛5%,銀每噸75克,從而使之成為價值111億美元(1983年價)的世界級大礦。加拿大的考明克礦業公司和阿拉斯加的那納公司正在對紅狗礦進行聯合開發,這將為北極工業化注入跨國因素并引出關于土著居民在此過程中的作用等問題。
在阿拉斯加來諾金礦區,從1880年到1943年已生產了108.5噸黃金,估計尚有13.2噸待開發。西特卡附近的奇察哥夫礦曾產金24.8噸,仍含9.3噸待開采。貴金屬礦的開發在白令海峽兩岸此起彼伏。雖然阿拉斯加的許多金礦即將枯竭,但一項日處理礦石200噸的龐大計劃正在擬議中。另外,格林克里克銀礦是全美最大的潛在銀礦,1988年開發后,生產能力為日處理1000噸礦石,估計可采10~30年。
除上述礦產資源外,這里還儲有鈾和钚等放射性元素,稱為戰略性礦產資源。如威爾士王子島上的鹽夾礦就蘊藏有28.5萬噸钚礦石。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