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雨專題館 > 酸雨的形成
沙 塵
我國北方堿性物質“黃沙”來自東亞沙漠(塔克拉瑪干,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騰格里沙漠和黃土高原等);大風揚起塵暴,通常有三個主要通道萬里過幽燕:1.北方通道:蒙古人民共和國中央沙漠→阿拉善高地→河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山西雁北地區→京津地區;2.西北通道:獨聯體中亞國家→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吐魯番→哈密→河西走廊→寧夏平原→陜北高原→晉北高原→京津地區;3.西方通道:新疆塔什拉瑪干沙漠→青海柴達木盆地→河西走廊或→寧夏平原。最終,“黃沙”可達韓國、日本以至夏威夷群島。黃沙含鈣較多,是堿性的,會對空氣中酸性物質起中和作用,中國黃河以北不是酸雨地區,部分賴于此,真是揚沙天氣所造成的不幸中的幸事
|

|

|
“沙雨” 與 “天漠”
沙塵暴到底通過天空能搬運多少沙粒到平原地區?
在臨近北京的河北懷來縣官廳水庫南側, 青山綠水之間,
每年有幾十萬噸金黃色的沙粒, 均勻而細膩, 隨沙塵暴從天而降, 出現
“沙雨” ,
近十年內筑成了近千畝的沙漠。人們稱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沙漠叫
“天漠” 。
“天漠” 的出現, 震動了京津地區, 人們驚呼:
沙漠已漂移到北京及周邊地區了。其原因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是就地沙化, 為永定河及其支流干涸的河床造成的;
有人認為是從新疆和寧夏的沙漠, 經大風高空輸送,
在官廳水庫盆地形成氣旋, 沙塵暴變成了 “沙雨”
。大多數人認為兩者兼有, 后者為重。沙雨是一種堿性的和干的雨,
在中和北方大氣酸性物質中起重要作用。在中國西北工農業不發達干旱地區,
如甘肅的敦煌, 內蒙的阿拉善, 新疆的和田等地都收集到pH值大于 7.0的堿雨,
這些堿雨是雨水沖刷高空沙粒形成的。
|
堿性物質NH3的天然排放源
堿性物質NH3主要天然排放源有兩個,其一是有機物分解:野生動物或非人工飼養的動物糞便要分解出氨氣,大家都知道氨水是一種肥料,因此鳥糞或其已礦化了的鳥糞層常是質量上乘的有機肥;其二是森林火災,樹木也含有微量的有機含氮化合物。
|
 |
農牧業與酸雨
堿性物質NH3的人工排放源有三個,之一是人與家畜糞便分解,當我們走近農村豬圈或進入不經常打掃的茅廁,那種使人窒息的刺鼻刺眼的氣味就是氨氣;之二是化肥合成氨生產,跑冒滴漏;之三是農田氮肥施用,如施用尿素后,土壤微生物將其轉化為銨離子,后者又部分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為氨氣、逸出,另外部分被土壤微生物轉化為硝酸鹽。因此,相對城市而言,農村和草場NH3排放為高。 |
 |
“堿雨” 與化肥生產
相對于 “酸雨” 而言, 科學家把pH值大于 7.0的降水叫
“堿雨”。八十年代, 我國著名的化工城市吉林收集到堿雨。原因是,
該市有座合成氨化肥生產聯合企業, 管理不善, 有相當量的氨氣,
跑冒滴漏到大氣中。氨氣被降水沖刷, 形成堿雨。它發生在局地,
某個時間段, 也未造成明顯災害, 比較易于控制。因此,
從災害角度而言, 堿雨不能與酸雨相比擬。但從科學角度而言,
形成的道理是一樣的, 都是降水在高空中沖刷酸堿物質的結果。
|
科學家根據計算繪出1995年中國大陸NH31°X
1°網格排放圖。有趣地是,該圖與前面的SOx和NOx圖規律有所不同:農村NH3的排放高于某些城市;西部農牧區NH3的排放,并不比東南部低多少。
|

|
|
點擊此圖可看到相應的大圖 |
堿霧
美麗的西雙版納風景秀麗, 氣候宜人,
一年分干旱兩季。干季中每日晨起大霧,
午時云開霧散。由于大氣致酸成份 H2SO4, HNO3不高,
其首府景洪霧水一般為中性, 幾年前, pH值為6.32; 但是其郊區小鎮勐養,
霧水pH值高達8.34, 一次測得的最高值竟達到9.15, 國內罕見! 究其原因,
在此小鎮有一個水泥廠, 一個復合肥料廠大量排放煙塵和氨,
煙塵中含有堿性的氧化鈣, 碳酸鈣和碳酸鉀,
它們被細小的霧滴吸收或吸附, 霧水即呈明顯堿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