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與武術
回族過去不提倡歌舞,但西北地區回族群眾都喜歡唱山歌──“花兒”。
“花兒”又稱“少年”、“山曲”、“野曲”。流行于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歷史悠久。據說由元代的曲演變而來。旋律嘹亮舒展,曲調有百多種。歌詞取材山川、草木、歷史、民俗、人物及日常生活等,信手拈來,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唱出,形成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的花兒。優秀者被廣為傳誦,傳承下來,成為具有濃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有獨唱、對唱和聯唱三種演唱形式,多在田野山間演唱。除青年人結婚期間外,一般禁止在家里和村莊內演唱。
回族男子有習武健身之俗,并視習武為“圣行”。回族的武術主要包括拳術和刀、劍、棍、槍、錘術等。民間流行的武術種類和器械,主要有查拳、八極拳、八門拳、心意六合拳、通備拳、馬家拳、護手拳、穆斯林八封太極拳、白猿通臂拳、雙刀、大刀、阿里劍、伸縮劍、古蘭劍、燕尾劍、魚尾劍、河州棍、馬家槍、沙家槍、環子錘等。這些武術有的源于中亞、阿拉伯地區,有些則學習和借鑒了中國傳統武術,并形成了回族自己的特色。
從歷史上看,回族人民崇尚習武,既有修身養性、強健體魄的目的,也有在居地分散和社會動蕩局勢下自衛圖存及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愛國救亡的意義。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