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牛王誕
仫佬族節日很多,從農歷正月初一春節開始到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爺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的除夕,一年之中幾乎月月有節日。如春節、觀音節、花婆節、牛誕節、依飯節、走坡節等等。
牛勤勞能干,為人們犁田耕地,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所需的僅僅是草和水,可奉獻的卻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愛護牛,把它當成人類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農歷四月初八即被定為牛的生日,稱“牛誕節”。這一天,無論農活多么忙,都要給牛放假休息。家家戶戶把牛洗得干干凈凈,將牛欄清掃一新,還在大門插楓樹枝,以驅趕蚊蠅。并殺雞、鴨,備酒肉祭“牛欄神”,做黑糯米飯祭祖先。這一天要給牛吃上好飼料,做好的黑糯米飯要先請牛吃,之后人才吃。家境好的人家,還漚制黃豆、玉米,拌入雞蛋酒糟喂牛,真可謂對牛愛護備至。
關于牛的生日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相傳在古時候,仫佬族先民耕田種地都是一鎬一鋤地挖,費時費力。一個叫羅英的姑娘生來聰明伶俐、勤勞善良。一天她到山上打獵,看到一只野牛狂奔亂跳,又看到鄉親們汗流浹背地在田間忙碌,心想,如果捉住這頭牛為鄉親們犁田該多好啊!于是,她就追趕野牛。野牛在跑時一只蹄子被夾在石縫中,痛得哀叫不已。羅英無力幫它擺脫困境,只得采來嫩草喂它,并為它唱歌,歌聲優揚,情真意切,不僅打動了野牛的心,也感動了山花、草木、月亮,堅硬的石頭也為之感動,慢慢地裂開石縫,牛的腳拔出來了。它便隨著羅英來到田間,勤勤懇懇地為人們拖犁拉耙,世世代代耕田種地。仫佬人有了耕牛,田里的活路輕松了許多。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