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的蘇聯情結
蘇聯的行動是晚了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核物理方面的成就遠遜于英國和德國,但他們已經覺察到原子能的軍事潛力。早在1939年,蘇聯的一名科學家就有了一篇關于分離鈾同位素的研究報告,表明他們已在進行鈾核裂變的試驗。
1940年7月1日美國的《物理評論》雜志,發表了蘇聯的庫爾恰托夫打來的一個電報,報道了他們的科學家發現自發裂變,這意味著前蘇聯在進行核鏈式反應的實驗。
前蘇聯雖然在知識分子問題上曾經犯過大錯誤,但他們對科學家歷來很重視。早在1921年就到英國劍橋盧瑟福處工作的俄國物理學家彼得·卡皮查,長期以來,深受盧瑟福賞識。當前蘇聯科學院選他當院士以后,卡皮查訪問了自己的祖國。面對希特勒的威脅,他決定留在國內。盧瑟福為證實他對科學具有國際性抱有無比信心,并表示對自己所鐘愛的人的良好祝愿,所以決定把自己苦心創建的新實驗室全套設備送給卡皮查,前蘇聯政府不僅對拆卸下來的實驗室設備支付了三萬英鎊,而且還為卡皮查在莫斯科建設了一座新的研究所。
1941年10月,卡皮查對科學家們說:“近幾年來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能源,即核能。理論上的計算說明,如果一顆目前的炸彈能夠毀掉城市中的一片地區的話,那么一顆原子彈,那怕體積很小,也能夠很容易地毀滅幾百萬居民的大城市。”
美國實施原子彈計劃的曼哈頓工程,緣起于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簽名的致羅斯福總統的信件。
無獨有偶,日后成為曾經是兩個超級核大國之一的前蘇聯,其原子彈計劃,也是源于一件致斯大林的信函。不過,那位作者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物理工作者弗廖羅夫。
法英的核研究
青年科學家的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