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爭引發氣候災變
1988年聯合國發表了一項報告,警告說,如果打起核大戰,地球上的50億人將有40億人在當時死傷或在戰后餓死。這個報告是由聯合國委托的國際專家團就一場核大戰對人類、地球生態、大氣等各方面造成的影響,描繪的一幅核大戰后的地球慘狀圖。
 這個國際專家團是由11個國家的專家組成的。當時的報告認為,世界上的核彈頭總量已達5萬個以上,爆炸起來相當于15000百萬噸的TNT。核彈爆炸后除了直接殺死數以十億計的人之外,還會形成氣候災變(卡爾·薩根是“核冬天”理論的提出者:《無人曾想過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競賽的終結》)。
現今世界的人類好像坐到了火藥堆上,當時地球上無論男女老幼,每人都可以分到最少3噸的炸藥。如果以廣島原子彈轟炸的死亡人數來計算,那么當時所存核武器的殺傷力可消滅整個地球人類50次。
常規彈藥庫的爆炸,人們已有所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上千架飛機對漢堡和德累斯登等城市的轟炸也有實況記錄。而核武庫的爆炸、集團式的核轟炸,人卻從未見過,也不可能去從事這類試驗。即如廣島、長崎原子彈的襲擊,也僅是“零星戰斗”,猶如熱鬧市區偶爾聽到的一兩次手榴彈爆炸聲,是根本無法與空軍集團大規模轟炸相比擬的。要是核大戰真會打起來的話,人們更是難以想象。
因此,籠統地談論未來核戰爭中將會傷亡多少人,已不足以說明它的危害,對其戰后還將可能造成的惡果需作科學的定量的論證。
跨越意識形態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