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國家在增加
現在大家看到的世界各個力量中心之間的合作,它們只是在某些問題上暫時利益一致,很難說這種合作會是長久的。冷戰的結束將使原來被掩蓋的矛盾重新出現。人,并不總是反對戰爭的,當有的人被民族情緒、宗教糾紛、經濟矛盾等問題所困擾或激怒或者被某種信念迷惑并產生狂熱時,戰爭仍將是一種必要的手段。
歷史不應該忘記,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本人就是在1933年的民主選舉中上臺的。
那么,核武器作為戰爭工具的殺手锏,決不會不引起人們的關注,1968年7月1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簽署的關于不擴散核武器的條約,能否奏效,人們一直是有懷疑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
1993年南非總統德克勒克首次公開承認,南非自1974年以來曾按照一項15年計劃制造過6枚原子彈。據估計,南非生產了多達300kg的濃縮鈾,這足以制造80枚核彈(1997年《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7月21日一期文章:“南非承認1979年的核試驗”。早在1979年9月22日美國通過“維拉”衛星發現了南非在印度洋上空引爆過一枚核武器。這件事直到1997年,即18年后,南非一位政府官員才予以證實。)
南非早已擁有核武器的事實,再一次向世界證明:核國家已不限于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及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核國家在增加。
此前,韓國公布了曾任樸正熙總統新聞秘書的日記。日記說,1979年樸正熙向他透露,秘密研制核武器的計劃。
伊拉克研制核武器也已是公開的秘密。它在1970年就制訂了雄心勃勃的核計劃。此后伊拉克與蘇聯、法國分別簽訂了建設“塔穆茲畢”I、Ⅱ號反應堆和IRT-2000型反應堆的協議。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聲稱,如不遭受海灣戰爭的打擊,伊拉克在幾年內便可擁有核武器。這也是1998年美國態度強硬的原因之一。
伊朗核計劃始于1984年。霍梅尼在1989年彌留之際對其接班人千叮萬囑:“要消滅三大撒旦,必須掌握伊斯蘭核彈。”蘇聯解體后,伊朗以月薪2萬美元吸引其核專家。
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使卡扎菲萌生了研制核彈的念頭,他曾公開說:“利比亞有能力用蘑菇云托起整個世界!”為此,卡氏出巨資雇傭他人為利比亞采購或獲取一切核材料和研制設備。據綜合報道,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諸如巴西、阿根廷、朝鮮均曾企圖擁有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脅一直存在。
冷戰后的暫時平靜
美國巨額軍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