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門(Phaeophyta)
褐藻門通常分為3個綱,即等世代綱(Isogeneratae)、不等世代綱(Heterogeneratae)和無孢子綱(Cyclosporae),約1500余種。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
藻體為多細胞。有枝狀體、假薄壁組織體(由絲狀體相互交織而成)或出現組織分化(多數分化為表皮層、皮層和髓)。組成藻體的細胞,除生殖細胞外,都具有明顯的內、外兩層細胞壁,原生質體通常具單核,極少數種具多核。細胞中常含大量碘。繁殖方式有營養繁殖、孢子繁殖和有性生殖。生活史多數具明顯世代交替,既有同型世代交替(配子體與孢子體形態構造相似),又有異型世代交替(配子體與孢子體不同),多數是孢子體大,配子體小。
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植物體為孢子體,較大,褐色,長2~3m,由上部扁平的帶片,帶片下部的帶柄和基部分枝狀的假根構成。帶片最外層是一層排列緊密的細胞構成的表皮,含有色素,帶片表皮下為紡綞形或多邊形細胞構成的皮層,皮層細胞中含有色素,表皮與皮層細胞中的色素有胡蘿卜素、葉綠素和墨角藻黃素。帶片的中央是髓,由絲狀細胞交織而成具有輸導作用。繁殖方式有營養繁殖和有性生殖,營養繁殖以藻體斷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在夏末初秋,帶片上的表皮細胞形成線狀伸長的細胞稱為隔絲。隔絲頂端形成膠狀物冠,連成膠質層。隔絲發育的同時,一些表皮細胞也向外伸長發育出棒狀的孢子囊排列于隔絲之間。孢子囊幼時具1個核,以后減數分裂形成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具兩根不等長鞭毛,游動一些時間后,失去鞭毛,萌發出絲狀體,具絲狀分枝的絲狀體為雄配子體,分枝的頂端形成一個小的精子囊,產生具兩根側生鞭毛的游動精子。沒有絲狀分枝,細胞數目較少的絲狀體為雌配子體,頂端發育出卵囊,產生一個圓形不能游動的卵,成熟時卵外出附于卵囊頂端,與精子受精形成合子,合子萌發形成幼孢子體,最后長成有帶片、帶柄、假根的植物體。
在海帶生活史中,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孢子體和配子體交替出現,因此有明顯的世代交替。海帶生長在比較清涼的沿海海水中。

海帶屬植物生活史 (引自張憲省、賀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