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塘巴黑尼亞猿提供新證據
就在中國的科學家繼續努力尋找著更多的材料和線索的時候,1999年10月,一個由法國科學家為主的研究小組在《自然》雜志上報道了他們發現于緬甸中始新世晚期邦塘哺乳動物群的類人猿亞目曙猿科的一個新屬種——邦塘巴黑尼亞猿,其年代與產世紀曙猿的那讀期山西垣曲寨里哺乳動物群相當,晚于產中華曙猿的伊爾丁曼哈期-沙拉木倫早期江蘇溧陽上黃哺乳動物群和產世紀曙猿相似種的沙拉木倫期山西垣曲上河哺乳動物群。
 |
中華曙猿復原圖 |
作為進化史上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家族,曙猿科迄今為止的這兩屬三種化石記錄及其年代顯示,中華曙猿不僅確實是目前所知道的類人猿亞目的最早代表,而且在它出現后不久,曙猿科在沙拉木倫期到那讀期就可能發生了在東亞地區的散布以及從東亞向東南亞地區的散布。這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曙猿與非洲的早期高等靈長類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就在緬甸的邦塘巴黑尼亞猿在關于早期高等靈長類起源問題上又掀高潮的時候,中美科學家在2000年3月16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又報道了近年來從江蘇溧陽和山西垣曲發現的化石當中挑出來的中華曙猿和世紀曙猿的部分身體骨骼——腳踝骨的化石。
 |
曙猿腳踝骨化石 |
論文的第一作者丹尼爾·基博說:“我們得到了第一個明確無誤的證據,證明這一新發現是溝通低等靈長類和高等靈長類在解剖學上存在的間隙的橋梁。最有意思的是這些新發現的踝骨代表了一種鑲嵌進化的形態,因為它們既具有若干高等靈長類的特征,又具有原始的低等靈長類的特征。過去從來沒有發現過任何始新世的靈長類具有這樣的特征組合。”
 |
丹尼爾·基博[右2]等 |
通常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的樹干上和樹枝上的現生靈長類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適應環境。不少低等靈長類改善了它們跳躍和攀爬垂直樹干的能力,而獼猴類則趨向于在樹枝的端部用四只腳行走。新發現的曙猿踝骨表明,它們已經象現生的獼猴類一樣更喜歡在樹枝端部用四足行走了。
研究者之一克里斯托弗·畢爾德博士說:“這一發現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填補了人類化石記錄和他們最近的親戚之間的一個主要間隙。我并不喜歡說'失去的鏈條'這類的陳詞濫調,但是這些新的發現確實填補了類人猿亞目從低等靈長類分化出來所留下的一個寬寬的間隙。這些最古老的高等靈長類的骨骼化石所提供的信息與那種認為高等靈長類起源于狐猴大類的兔猴的觀點相矛盾,卻支持類人猿類和眼鏡猴類存在著緊密的演化關系。”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