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質學家
翻開剛剛過去的那個20世紀的科學史,我們會發現炎黃子孫在推動世界科學前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一批學者因他們對科學的重大貢獻還獲得了各自領域的諾貝爾獎。
那么你知道嗎?在一個諾貝爾獎沒有涉及的學科領域——地質學界,也曾經出現過一位世界著名的華裔科學家,他在地質學、海洋學、地球物理學和環境學等許多科學領域都卓有建樹。他的名字叫許靖華。
許先生1929年在南京出生,15歲就考入中央大學,成為一名少年大學生。4年后,他從中央大學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并以優等生的資格獲得了當時的國民政府設立的支持出國留學的政府獎學金,遠赴美國留學深造,專攻地質科學。25歲時獲得了博士學位。
在美國從事了10幾年的地質學研究工作以后,許先生于1967年移居到了瑞士,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任教授。勤奮的努力、淵博的學識和驕人的成果使得他在1975年成為了該大學地球科學部的主任。之后不久,他又出任了這所大學的地質研究所所長。
另外,許先生還先后被7家世界級的著名學術刊物聘為主編或編輯。
80年代以后,許先生數次回到改革開放后的祖國進行學術活動和科學考察,為推動中國地質學的發展和與世界的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80年代初期,許先生根據自己長期的研究和求證,提出了6500萬年前彗星撞擊地球引起恐龍等地球生物發生大滅絕的理論,一時轟動了國際學術界。
在這個欄目里,我們就將全面介紹許先生是怎么對恐龍大滅絕問題產生濃厚興趣、怎樣思考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怎樣在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中不斷地尋找解決相關問題的線索和證據、怎樣通過嚴謹的邏輯思維導出合理的解釋并最終提出自己的理論。通過這一系列饒有興致的故事,你可以學習到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啟發你去科學地認識和解決包括恐龍大絕滅在內的你所感興趣的各種問題。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