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的洋──印度洋
 |
|
印度洋位置示意圖 |
|
印度洋在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是世界第三大洋,總面積7491.7萬平方公里,約為海洋總面積的1/5。它的平均深度為3897米,最深為7729米。印度洋北部是封閉的,南段敞開。西南繞好望角,與大西洋相通,東部通過馬六甲海峽和其他許多水道,可流入太平洋。西北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通往地中海。

|
|
印度洋最大港口城市孟買 |
|
中國古時叫印度洋為西洋。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15世紀初,曾率船隊七下
"西洋",就是現在的印度洋。古希臘曾叫印度洋為"厄立特里亞海",意思是"紅色的海"。這可能是希臘經過紅海進入印度洋時,對紅海的顏色印象太深了,因而就"移花接木",把印度洋也說成是紅色的了。到了公元1515年,歐洲地理學家舍納畫的地圖上,把這片大洋改為"東方之印度洋"。"東方"是站在歐洲人的角度,相對于大西洋來說,當時歐洲知道東方有個印度,是個非常文明和富饒的國家。15世紀末,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進入這個洋,并找到了印度,就正式把"通往印度的洋"稱為印度洋了。
 |
|
塞舌爾群島 |
|
印度洋的主體位于北緯15°與南緯40°之間,大部分處在熱帶和亞熱帶。所以它是一個熱帶的大洋。氣候比較溫暖,水溫與氣溫都比較高。鹽度也比較高,紅海的鹽度高達42,是鹽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印度洋南部,洋流比較穩定,終年維持一個反時針方向的環流。由南赤道流、馬達加斯加暖流、西風漂流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組成。印度洋北部,洋流隨著季節變化,冬季受東北季風吹刮,形成逆時針環流;夏季,因強勁西南季風,推動洋流方向又變成順時針了。

|
|
以色列的商業、金融中心
特拉維夫市 |
印度洋海底油氣資源豐富,每年產量約為世界海洋油氣總產量的40%,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產區。沿岸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是世界著名產油國家。這里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石油重要供應地。霍爾木茲海峽扼波斯灣口,每年約有3萬多艘油輪通過。印度洋西北通過蘇伊士運河,西南過好望角,東北通過馬六甲海峽三條航線,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運輸線。美國等把波斯灣看作是他們的油庫,把霍爾木茲海峽看成是油庫的總閥門。1990年1月,他們為爭奪石油而發生的海灣戰爭,炸毀了大量油庫、油井,使海灣沿岸濃煙滾滾,火海一片,整整燒了幾個月,海域遭到嚴重污染。海面上漂浮著大量油污,大量魚蝦死亡,海鳥被油粘住翅膀,不能飛翔。

|

|
卡塔爾國首府--多哈 |
具有阿拉伯民族特色的雕塑 |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