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有多大
詩人李白在形容燕山雪花時有一句著名詩句:“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真的有那么大嗎?其實,雪花是很小的。不要說“大如席”的雪花科學史上沒有記錄,就是“鵝毛大雪”,也是不容易遇到的。
事實上,我們能夠見到的單個雪花,它們的直徑一般都在0.5~3.0毫米之間。這樣微小的雪花只有在極精確的分析天平上才能稱出它們的重量,大約3000~10000個雪花加在一起才有一克重。有位科學家粗略統計了一下,一立方米的雪里面約有60~80億顆雪花,比地球上的總人口數還要多。
雪花晶體的大小,完全取決于水汽凝華結晶時的溫度狀況。在非常嚴寒時形成的雪晶很小,幾乎看不見,只有在陽光下閃爍時,人們才能發現它們象金剛石粉末似地存在著。
據研究,溫度對雪晶大小存在影響:當氣溫為-36℃時,雪晶的平均面積是0.017平方毫米;當氣溫為-24℃時,平均面積是0.034平方毫米;氣溫為-18℃時,平均面積是0.084平方毫米,-6℃時,為0.256平方毫米,氣溫在-3℃時,雪晶的平均面積增大到0.811平方毫米。
人們有種錯誤的感覺,這種感覺常常是從有些文學作品描寫天氣嚴寒時,喜歡用“鵝毛大雪”來形容。其實,“鵝毛大雪”是氣溫接近0℃左右時的產物,并不是嚴寒氣候的象征。相反,雪花越大,說明當時的溫度相對比較高。三九嚴寒很少出現鵝毛大雪,只有在秋末初冬或冬末初春時,才有可能下鵝毛大雪。所謂的鵝毛大雪,其實并不是一顆雪花,而是由許多雪花粘連在一起而形成的。單個的雪花晶體,直徑最大也不會超過10毫米,至多象我們指甲那樣大小,稱不上鵝毛大雪。
在溫度相對比較高的情況下,雪花晶體很容易互相聯結起來,這種現象稱為雪花的并合。尤其當氣溫接近0℃,空氣比鉸潮濕的時候,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別大,往住成百上千朵雪花并合成一片鵝毛大雪。因此,嚴格地說,鵝毛大雪并不能稱為雪花,它僅僅是許多雪花的聚合體而已。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