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監測八大項
a.氣象
在長期的生態系統監測中,氣象因素的監測是必需的。
氣象因素如空氣溫度、降水、濕度、日照、風向、風速、蒸發等是生態因素重要內容,也是草原植物生長發育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不僅有日變化、月變化、季節變化的特征,也有年變化的規律。進行長期監測,以期獲得這些因素變化的規律,并尋求其與植物生長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實際工作中,目前縣級常規的觀測項目,即可滿足長期動態觀測的需求,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為了滿足草原生態系統能流過程的需要,應盡可能增加輻射的觀測;另一方面,就是除了在站點附近設立觀測場外,還應在代表性的樣本地內進行輔助小氣候的觀測。
b.土壤
植物的營養主要來自土壤,植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的水分狀況、結構狀況、養分狀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植物的生長。土壤,是重要的生態因素。不僅如此,作為草原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也都離不開土壤。而土壤的這些性狀,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也有季節變化、年變化的特征。所以,土壤因素的監測,也是草原長期監測的重要內容。土壤因素監測,最重要也容易操作的是土壤水分的長期動態監測。在土壤因素中,土壤養分的動態監測也很重要。土壤養分主要監測速效性的N、P、K和有機質。而且,不同土壤因素監測的頻率也不同,如土壤水分以一周一次為宜,土壤速效養分以兩周一次為宜,而土壤有機質則以一年一次為宜。
c.植物群落
植物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人類利用草原,目前,主要是利用植物資源。植物有日變化、季節變化,也有年變化。植物的監測是草原長期監測的重要內容。植物的監測最常做也最容易做的是植物群落地上部分。一般是每半月做一次,5個1×1平方米的樣方,分別調查記錄每個樣方內的植物種類組成,每個種的個體數、高度、生育期、以及葉、莖、穗與立枯、綠色部分的鮮重,并攜回實驗室,測定其干重。植物群落部分要記錄蓋度、高度。此外要收集地面凋落物,研究凋落物種類組成以及重量的變化。
d.植物根系
植物地下部分的特點與狀況是植物長期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地下部分監測比較麻煩,因為取樣不僅是繁重的勞動,而且可能由于方法不當而造成較大偏差。植物地下部分采樣通常采用土坑法,一般用25×25平方米×土體厚度。土體厚度根據需要設置,一般采用0-5-10-20-30-50厘米。而采樣時間長短取決于研究目的和要求。如果研究年動態,可采用一年中地上部分生物量最高季節采樣,而如果要研究周轉值、生產力等,則每月一次,而旺盛期每半月一次。地下部分要沖洗,故篩子網眼大小十分重要,不同實驗結果是否可以比較,主要取決于此。
e.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在微生物的參預下,植物有機殘體最終分解而又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從而實現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過程。土壤微生物的動態監測比較復雜,不僅要求在一定的季節嚴格的取樣,而且要在實驗室內對微生物的類群與生物量進行測定。根據不同的目的,采樣的方法和采樣的時間,很不相同,而且微生物類群的分離也不同。一般而言,為了研究年際動態,多在植物地上生物量生長的最高季節采樣,取樣厚度一般機械分層。微生物類群只鑒定真菌、細菌、放線菌。對微生物數量以及生物量要同時進行測定。
f.土壤動物
土壤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與微生物大致相同。土壤動物變化也很大,如果可能,也應對其進行動態監測。土壤動物分為大型土壤動物以及中小型土壤動物。大型土壤動物一般取50×50×30立方厘米的樣品,用手撿收集,并將收集的土壤動物浸于75%的酒精中保存。而中小型土壤動物則需在實驗室內以干漏斗法和濕漏斗法。土壤動物鑒定一般以青木淳一的大類分類法進行。土壤昆蟲可鑒定到目,而鞘翅目昆蟲可鑒定至科。
g.鼠與蝗蟲
草原是鼠的王國。鼠在草原生態系統中是重要的消費者。不同類型草原或者同一類型草原在不同放牧梯度下都會有很大的變化。為了研究不同年份鼠類的動態特征,一般于每年相對固定的時間,比如八月上中旬,采用鐵夾法取樣。 在相對固定的樣地,同時沿兩條平行線放置捕鼠夾200個,行距50米,夾距5米,連續3晝夜,每日早晚檢查記錄一次。記錄捕獲時間和夾位編號,并進行測量、稱重、解剖、取其頭骨,供進一步研究用。
蝗蟲是草原生態系統中重要消費者之一。對其動態監測也十分重要。蝗蟲動態監測一是看其種類組成的變化;另一是研究不同種類數量及生物量的變化。在確定有代表樣地后,即相對穩定,于每年相對固定的時間,一般采用樣方法直接觀察測定。此法是生態學中常用的方法。在地上設置1平方米正方形無底樣框,調查其中個體的數目,可使用50厘米高的樣框取樣,一個樣地取30框,即可獲得較好的種群密度和群落參數估計值。
h.社會經濟動態
社會經濟狀況是指監測區域內最基本的人口、土地利用、牲畜種類、數量、農業用地狀況如農作物種類、面積、產量、以及收入等方面最基本的數據,這些數據對于分析監測區域內經濟的發展等有著重要的意義。社會經濟狀況監測的項目要根據實際需要確定,而監測區域的空間范圍可以是一個牧場,也可以是一個蘇木或嘎查。而取得社會經濟狀況準確的數據必須和監測區域的行政管理部門密切結合。而且要保持監測區域相對穩定,而不輕易改變,因為經常的變化就易產生數字的偏差。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