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的開采與冶煉
礦產開發將最終導致公路的建設、井架的豎立和礦井的挖掘,以及大量的固體廢棄物的出現。自然植被被破壞,這將在永久凍土區導致熱平衡的喪失、土地的剝蝕和侵蝕。
此外,河床被拓寬和加深,導致湖泊干涸或河水的流向和流速改變,水變得越來越混濁,河道被淤塞,河中魚產卵的有沙礫的地方或被淹埋或被沖走。水生和陸地生態系被污染,水體的酸度增加。
另外,土壤化學組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變化引起土壤微生物、植物、水分狀況、生物體中化學元素積累的變化,當然也會引起上述的環境污染狀況的改變。
以上的描述不是出自民間的環境保護團體之手,而是由前蘇聯農業部中央環境保護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做出的。它詳細討論了在北極煤礦、鐵、鉛、鋅、鎳、銅、磷、金、錫、金剛石和其他礦山開發時所遇到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在礦山的設計、建設和運行時與環境保護結合的規模和范圍決定了其產生環境問題的程度。來自前蘇聯主要的銅鎳礦生產和冶煉中心-諾里爾斯克的污染物通過西北流淌的葉尼塞河到達北冰洋。
然而,小規模的開采活動如在阿拉斯加西南的圖魯克塞克河上的淘金活動,也已污染關鍵的產卵水流,從而對局部造成嚴重的破壞。與采礦相配套的冶煉過程是當地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諾里爾斯克,通過在冶煉過程中開發和安裝密閉的循環技術,前蘇聯已經在減少空中污染物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