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的能源基地
“一個神圣的王國屹立在德意志國土中,
伊斯瑪埃利特開通廣闊的領域,
驢子們在汽車潮中蜂擁狂奔,
它們鋪天蓋地擠滿在地球上。”
這是16世紀歐洲赫赫有名的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在其預言詩集《諸世紀》中,對今天車滿為患的現實所作的預言。詩的第一句似指今天德國的汽車王國——大眾汽車公司;第二句似指亞洲生產的車體小、速度快的新型小汽車具有廣闊的市場;而最后兩句則似指現在的汽車熱。
諾氏預言的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僅涉及能源消耗的一部分,隨著各項工業的飛速發展和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局部戰爭、兩次大規模的世界大戰和平時的軍備競賽,所有這些均導致世界能源消耗量的飛速上升,從而導致當今世界的能源危機。從總能源消耗來看,1973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費量是2.64×1020焦耳,到1978年增長到3.06×1020焦耳;1975~1990年能源(化石燃料、核能和水能)的需求每年增長3%,15年中全世界商品能源的使用量增長56%。
目前全世界所利用的能源,95%是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等)。其中石油占47%,煤占28%,天然氣占20%,說明化石能源是目前人類能源消費的重要來源。據統計,近30年來,全世界化石能源的消費量平均每年增長5%,人均消費量平均每年增長2.5%。可以預見,工業國家的經濟會繼續膨脹,大量發展中國家將致力于工業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工業糧食的能源,在工業中消耗的比例會繼續增加。其次,隨著農業的發展,現代農業對能源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大。例如,目前美國大約有1/6的能源用于食品系統。食品系統中的產品需輸入8倍于食品所含能量的商品能源,其中3/4是靠化石能源供給的。而世界人口仍在高速增長,因此人類的能源消費量和年增長率仍在增長。能源的危機必然影響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當新的能源如核能、太陽能、風能等形成足夠的規模以支撐現代工業和生活以前,石油、天然氣、煤炭、水電仍然是我們在這個星球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能源基礎。因此,北極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水電資源對世界當前和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