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的啟示
應該說明的是,由于出土的化石數量有限,而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都是不連續的,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人類進化過程的了解,還只是初步的,相當概括性的。然而,即使從這個相當粗略的輪廓當中,已經足可以得出一些令人驚嘆不已、相當確切的結論和認識。那么,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一些怎樣的啟示呢?
首先,可以肯定人類確實是由類人猿、原始人和現代人類這樣一步步的進化而來的,而不是像圣經上所說的那樣,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間造出來的。對于這一點,除了那些狂熱的宗教信仰者之外,大概已經沒有什么異議。為什么會有一部分猿類能從動物群體中分化出來,最終進化成人呢?這完全是由于氣候變化所致。也就是說,氣候的變化是人類進化,當然也是其他生物進化的原動力之一。或者說,氣候變化正是人類進化的催化劑。在人和猿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巨大的分化,正是因為它們的祖先寧肯跟著熱帶森林遷移,而我們的祖先卻勇敢地從茂密的森林走向了空曠的草地。
另外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是,人和動物都在進化之中,為什么人類進化得如此之快,而動物進化得卻如此之慢呢?其根本的區別在于,動物在接近10億年的漫長時期中,是僅僅通過突變和自然淘汰而進化的。而人類在這短短的1400萬年的瞬息時刻卻發展和演化出了非遺傳性的繼承和演變系統,即通過獨一無二的文化媒介,把知識和傳統留給了后代。這完全是由于人類的大腦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要發達得多,因而能有日益增強的對環境的控制力量,例如利用穿獸皮、烤火、住山洞來造小氣候以利于自己的生存等。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日益發達的文化,從而使遺傳進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由此可見,人類在控制本身進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僅次于生命的起源。
然而,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大概正因為人類有了文化媒介可以把信息傳遞給后代,所以通過本身遺傳系統所傳遞的信息也就愈來愈少,例如人生下來不會蓋房子,必須要靠后天去學習。總之,動物有許多生存的本領是通過遺傳系統直接傳遞給后代的,而人除了吃喝哭叫之外,絕大部分生存本領卻只有靠后天去學習。
最后,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值得人們去深思。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這1400萬年的漫長歷史中,人類進化的速度并不是均勻的,而是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著的。例如,從臘瑪古猿進化到南方古猿足足用了1000多萬年,而南方古猿進化到能人卻只用了300多萬年,依次類推。也就是說,在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每完成一個飛躍的時間大約正好等于前一個飛躍所需時間的1/3,而等于后一個飛躍所需時間的3倍。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大腦愈來愈發達;二是隨著實踐的積累,人類的知識愈來愈豐富。由此可見,人類今天所享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不是在短期內創造出來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如果追根溯源地想一想,這一積累的過程早在1000多萬年以前就開始了,沒有那時的直立行走,怎么會有后來的各種知識?也許,這可以叫做“積累效應”吧。因此,當我們思考現在的問題時,不應該忘記過去的歷史。當我們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績時,不應該忘記別人的幫助。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