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 星 的 軌 道
彗星的軌道與行星的很不相同,它是極扁的橢圓,有些甚至是拋物線或雙曲線軌道。軌道為橢圓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稱為周期彗星;軌道為拋物線或雙曲線的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稱為非周期彗星,這類彗星或許原本就不是太陽系成員,它們只是來自太陽系之外的過客,無意中闖進了太陽系,而后又義無反顧地回到茫茫的宇宙深處。周期彗星又分為短周期(繞太陽公轉周期短于200年)和長周期(繞太陽公轉周期超過200年)彗星。目前,已經計算出600多顆彗星的軌道。彗星的軌道可能會受到行星的影響,產生變化。當彗星受行星影響而加速時,它的軌道將變扁,甚至成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從而使這顆彗星脫離大陽系;當彗星減速時,軌道的偏心率將變小,從而使長周期彗星變為短周期彗星,甚至從非周期彗星變成了周期彗星以致被“捕獲”。
彗 星 的 結 構
彗星沒有固定的體積,它在遠離太陽時,體積很小;接近太陽時,彗發變得越來越大,彗尾變長,體積變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長竟可達2億多千米。彗星的質量非常小,絕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克。彗發和彗尾的物質極為稀薄,其質量只占總質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質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組成,而彗核則由凝結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塵埃微粒混雜組成,是個“臟雪球”。
彗 星 的 起 源
彗星的起源是個未解之謎。有人提出,在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特大彗星區,那里約有1000億顆彗星,叫奧爾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進入太陽系內部,又由于木星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陽系,另一些被“捕獲”成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認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還有人認為彗星是在太陽系的邊遠地區形成的;甚至有人認為彗星是太陽系外的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