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印刷術的起源 > 印刷的發明與相關技術 |
|
印刷材料--墨
墨在現在看來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寫文、繪畫的主要材料,它也是印刷中常用的材料,所以,成為傳統印刷五大要素之一。 墨的產生
在簡牘和帛書時代,墨已經得到普遍使用,這種墨完全取料于天然色料,并且經過了一定加工處理。當時的墨稱之為煙墨,其形狀為小圓塊,還不能用手握著研墨。 直到戰國時代,才有部分書中記載了有關墨的情況,如《莊子》一書就對墨的使用有記載。
東漢以后,才有了制墨方法的記載。當時的政府也設立了制墨的作坊,并有專管理紙、墨、筆的官員。當時的墨主要是由松木燒出來的煙做成的。最有名的墨屬渝糜地區(今陜西千陽)生產的稱之為"渝糜墨"。
東漢后期,隨著紙張使用量的增多,對墨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要還是以松煙制墨為主,但制墨的工藝已十分講究。在墨中加入了多種添加料,這些添加料有的起防腐作用,有的作為香料,有的則是為了改善墨的顏色和性能。 魏晉以后至印刷術發明之前,是手抄本書籍興盛時期,并且大量用墨寫在紙上,因此用墨量很大。這時不僅的政府的作坊,而且民間的制墨業也相當發達。墨的產地也由黃河流域發展到全國很多地方,最有名的是四川和東南一帶的制墨業。
墨與印刷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