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的漁獵民族——赫哲族
 |
今日赫哲人 |
赫哲族,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現有4245人,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及饒河、撫遠兩縣,聚居區是街津口、四排和八岔3個民族鄉。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稱。赫哲人自稱“那乃”、“那貝”、“那尼敖”,意為“當地人”、“本地人”。新中國成立后,統一族名為赫哲族,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
 |
跳薩滿 |
赫哲族有自己的語言,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有不少語匯與滿語相同。現在40多歲以下的赫哲人已不會說民族語,通用漢語。赫哲族沒有文字,通用漢文。過去曾信仰過薩滿教。赫哲族生活的地區山青水秀,河汊縱橫,為漁獵經濟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環境。過去民間所說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就是對赫哲人民漁獵生活的真實描繪。現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漁業為主,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捕魚好手。以漁業為主,農耕為輔,多種經營,形成了赫哲族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