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人人會唱歌
 |
蘆笙樂歌舞 |
侗族人民個個能歌善唱,侗鄉被譽為歌的海洋。侗歌講究押韻,曲調優美,歌詞多采用比興手法,意蘊深刻。侗歌種類繁多,按內容、詠唱場合可分禮俗歌、踩堂歌、酒歌、情歌。
禮俗歌多以大歌形式詠唱,如開路歌和攔路歌等。一般為一人領唱眾人和唱,女生兼有二部合唱。歌詞或傳統,或即興而作。踩堂歌主要在逢年過節時唱,主要有進堂歌、薩歲歌、逗趣歌、父母歌、私奔歌等。在喜慶節日和待客酒宴上,主客雙方常對唱酒歌,雙方開始以問答形式唱開席歌,接著姑娘唱敬酒歌,酒至半酣,雙方對唱盤歌,一問一答,答不上者飲酒。飲宴結束,客人唱謝席歌。情歌多為單人獨唱,青年男女在“月堂”里行歌坐夜或在山坡上共同勞動時,都用情歌來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情歌內容豐富,節奏自由,感情奔放,結構短小,曲調纏綿,婉轉悠揚,和諧美妙。攔路歌、踩堂歌、酒歌等節奏也很自由,唱腔舒暢爽朗,或熱情奔放、氣勢磅礴,或輕松舒展,各具特色。
 |
侗家姑娘善歌唱 |
大歌,侗語稱“嘎老”,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群眾性的合唱歌曲。主要流行于貴州省黎平、榕江、從江及廣西三江等地。大歌種類多,主要有以展示故事情節、人物對話為主的敘事大歌、以抒發男女相互愛慕之情為主的抒情大歌、以勸教誡世為主的倫理大歌、以展示音樂曲調為主的聲音大歌等。另外還有禮俗大歌、鼓樓大歌、戲曲大歌。按演唱者來分,有男聲大歌、女聲大歌、童聲大歌。大歌由訓練有素的歌班演唱。傳統的歌班以家族為基本單位組成。大歌的正式演唱場合在鼓樓,通常是外寨客人來訪,由主寨歌班邀請對唱。只能在男女歌班之間進行,同性歌班不互相邀請。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樣,有領唱、合唱。合唱為多聲部,有高中低三部或只有高低兩聲部。低聲部是大歌的主旋律。演唱時,低聲部持續時間長,高聲部的獨唱由歌手盡興發揮,低聲部連綿不斷地發出溪流潺潺之聲,高聲部則模仿百鳥啼鳴。大歌屬支聲復調音樂范疇。其合聲完美和諧、曲調優美,節奏自由,緩急有序。時而平穩流暢,富于情趣,時而瀟灑奔放,氣勢恢宏,時而清脆悅耳,開闊舒暢,悠揚婉轉,引人入勝。
自然優美、樸素的大歌,真實地再現了侗族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也是侗族人民誠實善良、溫和敦厚、團結友愛的民族性格的生動寫照。
1986年9月28日至10月12日,由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9位侗族農村姑娘組成的合唱團,在巴黎著名的夏樂宮劇院參加演出。侗族大歌古樸而幽雅的音調、節奏、旋律、和聲及音色,加上姑娘們細膩的處理與默契的配合,使這支民族音樂之花在藝術之都大放異彩,震驚了法國聽眾。藝術節主席米歇米(前法國文化部部長)稱贊說,侗歌是“清泉閃光的音樂,在世界上也罕見”。還是這個合唱團,1988的7月26日至9月6日,應邀出席有90個國家參加的世界民間藝術文化大會,在意大利等8個西歐國家的40個城市演出41場,使侗族合唱藝術名揚海外,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