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移動通信 > 我國移動通信網
> 我國移動通信概述
我國移動通信概述(二)
我國發展更快的是無線尋呼業務,因為它價格遠較雙工移動電話便宜,又可以在一定意義上緩解人們對移動通信的需求,適合我國當前人們的經濟情況,所以發展也較早。在70年代末期,少數單位已有建立。公共無線尋呼網則在1984年于上海,廣州,深圳三市首先建立開通。此后各大,中城市紛紛開辦此項業務。據不完全統計,到1992年6月,全國已有1075個城鎮有此項業務,用戶超過220萬,到1993年6月則增至1476個城鎮開通,用戶達394.9萬,年增長率達79.5%。廣東還在1990年第一個將廣州,佛山,東莞,惠州等11個縣市的尋呼聯網,共有尋呼中心37個,用戶10萬。
無繩電話在我國發展較晚,在1990年僅有千余用戶。但由于無繩電話價格便宜,其性能又不斷改善,預計將有飛躍的增長。據報道,自深圳1992年8月引進先進的第二代全數字無繩電話CT-2后,已建立500余個基站,用戶達一萬多人。上海也計劃建立CT-2無繩電話的公共人網點(Telepoint),屆時上海市區,外灘,南京路等地,可用無繩電話隨處入網撥通電話。其他已建或開始建的還有溫州,寧波,紹興等地。
集群移動電話系統完全由于其價格較蜂窩網低,頻譜利用率高,適用于容量不太大的專用系統使用,在我國也有發展,第一個集群電話網在廣州引進(摩托羅拉產品)于1990年7月開通,隨后北京也于1990年9月開通。
近年來,由于第二代數字蜂窩移動電話的崛起,我國也開始研究開發數字移動電話,并于1992年在嘉興地區引入第二代數字移動蜂窩網GSM系統,開始試運轉。這不僅是世界技術發展形式所趨,而且也是我國軍民對移動電話的要求。
總的看來,移動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移動通信已經成為通信的熱門。而現在,正是移動通信如火如荼發展的時期。后面我們將會討論未來的移動通信,它將更加讓人欣喜。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