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衛星的出現
前三代寬帶衛星一般被看作是接入技術,也就是專門在用戶和Internet之間通過傳統轉發衛星或彎管式衛星提供寬帶連接,與用調制解調器通過地面線路提供連接很相似。無論那種連接方式,每條線路每次都是接納一個用戶,而且數據的傳送路由選擇都是在中央設備中進行的。如果來自許多用戶的通信量往一個衛星終端中加以組合而連續地送入數據通道,這種系統可能是一個效率極高的系統。然而,由于衛星終端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衛星終端變成了單個用戶的專用設簽,線路上就采用辭發通信模式。功率有限的衛星下行鏈路并不是完全被數據占滿,因此下行鏈路的通信能力并沒有被充分利用。隨著第三代Ka波段轉發系統逐漸退出市場,第四代技術正逐步解決這種下行鏈路效率低問題。其方法是把通信路由功能從地面中央設備轉移到空間衛星上,系統設計人員可以將來自許多猝發用戶的通信量在到達衛星下行鏈路發射機之前進行組合,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并圍.使系統每年產生更多的收益。傳輸效率的提高可以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更多可用的按需帶寬和更好的服務質量(QoS),因為它可以動態地、自動地按需分配誰使用的通信能力。用戶只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按選擇的質量等級為所使用的業務付費。
星上處理的有效載荷和設計與轉發式設計基本相同。但是,轉發式設計中采用的星上電路交換被星上解調器、交換機和一組下行鏈路調制器所取代。除高效使用下行鏈路外,星載解調器的采用提高了鏈路的性能,從而縮小用戶終端的體積,降低了傳送所需的功率,因為信號會在噪音增大之前經過再生。除隔離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干擾外,星載解調器還使接入高度安全,保證了無關終端搶占下行鏈路。
星上處理的寬帶衛星的核心是一種快速數據分組交換機。不規則輸入的數據流經過緩沖后再分發到各輸出信道,保證下行鏈路在任何通信條件下都保持最大的負荷量。這種“統計復用”,即幾部分所使用的上行信道往下行信道中多路復用(帶寬分配),可以將容量完用于傳送用戶數據。由于大多數業務是對衛星上行鏈路以統計方式提供猝發數據業務,所以,統計復用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傳送能力。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