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關重要的負載利用率
“負載利用率”是描述衛星收發器占用或空閑百分比的術語,主要用來說明衛星運營商的盈利情況。全球衛星的負載利用率差別極大。有些地區,如北美,衛星負載容量接近極限,而有些地區,如亞洲和拉美,衛星上有大量尚未啟用的負載容量。
對于如何充分利用衛星來確保盈利,衛星工業沒有一定之規。過去幾年,部分是由于衛星發射失敗,部分是美國運營商在空中的有效容量未用完時不發射新衛星等原因,故美國的衛星負載容量開始緊張,得以使價格保持相對平穩。如果一個地區的衛星負載利用率較低,價格就會下降。不過,在大部分地區,衛星的技術含量決定了哪些運營商可以定出較好的服務價格。
衛星運營商說,他們采取如星上功率和地面天線一些措施來盡可能地增加盈利,確保充足的富裕容量以防發射失敗,并把一些容量留給新客戶。對于負責市場營銷的部門來說,負載客量用光和完全空置一樣令人頭痛。
Loral在80年代有很高的利用率,達88%。而90年代則因衛星發射延期和失敗而降低。由于越洋通信的需要,80年代Orion1衛星也有很高的負載利用率。不過,預計Loral1999年秋季投入運行的Telstar7衛星僅有50%的負載利用率。預計Loral1999年秋季發射的Orion 2衛星開始時將有更低的25%的利用率。北美上空的衛星往往會很快占滿,Loral的Telstar 5和6衛星就說明了這點,這兩顆衛星分別有90%和高于80%的負載利用率。
在亞洲和拉美,Loral的負載利用率較低。亞洲是“超常的低”,但該地區已出現轉機,預計被壓抑的需求將很快得到釋放。1998年12月,墨西哥Satmex衛星公司發射了大功率衛星Satmex 5,Loral擁有該衛星的部分所有權。衛星剛發射時只有15%-20%的負載利用率,但發射后僅7個月,衛星負載就幾乎被訂購一空。
以中國市場為目標的香港APT衛星公司,其幾顆衛星負載利用率是業內最低的。1999年,Apstor2R衛星的C波段利用率只有33%,預計2000年達到46%。Loral新租用的Apstar2R的容量將改變它的負載利用率。KU波段利用率更差,約15%。該公司的其他衛星Apstor1和Apstar1A有較高的負載利用率,約77%到85%之間。投資界對APT的管理缺乏信心,有損其股票價格,總之,轉發器供過于求。
Aslasat的頭兩顆衛星有較高的負載利用率,在80%到90%左右。但是預計尚未發射的Asiasat 3S衛星在2000年投入運營后,其C波段只有60%的利用率,KU波段只有20%的利用率。
1998年12月,日本的JCSat 5衛星有60%到70%的利用率。JCSat3和4衛星有70%到80%的利用率。Ponomsot沒有透露它的負載利用情況。GE美國通信公司的負載利用率在北美遠遠高于90%,它一直在開拓歐洲市場,在亞洲則處于初期營銷階段,為發射GE1A作準備。GE美國通信公司花了大量時間管理它的轉發器容量,在新老衛星之間有一段時間重疊來共同提供服務。這個措施還包括利用老衛星作為普通廉價容量來開展新業務,希望新客戶成為長期穩定的用戶。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