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各種VSAT產品
綜觀當今的各種VSAT產品,主要有三種典型的內/外向信道多址方式:
(1)TDM/CDMA體制:外向信道采用TDM方式,內向信道采用CDMA方式,內外向均用擴頻,但外向不具備碼分功能,對所有小站用同一個PN碼擴頻。由于這種系統擴頻增益很大,大大降低了功率譜密度,減小了與地面微波及鄰星之間的干擾,降低了傳輸要求。此方式在C波段工作時,也可使用尺寸小的天線,即用1.2m天線可實現雙向通信,單收站另需0.6m天線。因此,小站簡單、造價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此方式的優點是,外向傳輸發射一個TDM載波時對衛星功率利用率最高,且抗干擾性強和隱蔽性好。內向采用CDMA避免了碰撞問題,且對過載不敏感。缺點是頻帶利用率低,網的容量較小。典型代表為ContelASC公司(現GTE Spacenet公司)的產品。
(2)TDM/SCPC體制:外向信道采用TDM方式,可以進行一定的擴頻(擾碼),每個小站接收一個TDM載波,同時搜索小站地址或用選擇自己時隙的方法,從中提取發往本站的數據。內向信道采用SCPC方式,每個小站一個載波,技術簡單、造價低廉。但每個VSAT不論有無業務均占用一個固定載波和固定空間段。換頻需換晶體,靈活性差、抗干擾能力較差,小站天線直徑為1.2m~1.8m(Ku波段)或1.8m~2.4m(C波段),我國采用2.5m~3m。當C波段工作在大城市時由于地面微波干擾嚴重,選址不方便。典型代表為美國VSI公司(原TG公司)的產品,國內714廠已有生產能力。
(3)TDM/TDMA體制:外向信道采用TDM方式,內向信道采用TDMA方式。這是一種先進的系統。主站設備少,主要發揮軟件功能。這種系統信道利用率最高,容量大,靈活性好,擴容方便。可工作在C或Ku波段。換頻由主站通過控制主站和VSAT的頻率合成器來實現,因此比較方便,受干擾影響小。當內向采用多個載波時,便產生了多載波TDMA(MC-TDMA),即一個轉發器的頻帶容納多個不同的載波,各載波以窄帶TDMA方式工作。網中各站發射或接收所用的頻率和時隙均可調整。由于采用了TDMA、FDMA和TDM的組合,系統靈活性增加,顯著提高了系統容量。此體制特別適合于網絡容量大、由許多稀路由地球站組成、每站含有幾路話且業務類型多變、需要動態和靈活連接的情況。采用這種方式的網絡效率最高,但技術較復雜。典型代表為美國休斯公司的PES系統和日本NEC公司的NEXTAR系統。目前國內也在開展這方面的研制。
從內外向傳輸的不同工作原理可看到,VSAT衛星通信數據網與一般衛星通信網不同,它是一個典型的不對稱網絡,即收發鏈路兩端的設備不相同,執行功能不相同,內向和外向業務量不對稱,信號強度不對稱(主站發射功率大得多以適應VSAT小天線的要求;VSAT發射功率小,用主站高的接收增益來接收VSAT的低電平信號)。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