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AT的“三步走”
自80年代以來,VSAT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究其原因,除了VSAT本身技術上的進步外,還在于VSAT的設計思想一開始就是面向專用網的:一是面向覆蓋范圍大而業務量又較小的應用環境(即稀路由應用環境)和面向點-多點之間通信的應用環境(包括廣播電臺、收集、雙向交互等通信方式);二是在保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降低VSAT小站成本,以利于推廣普及;三是盡量簡化VSAT小站臺票操作,使用戶易學易用。由于VSAT具有許多優點,特別適用于建立專用網,所以VSAT在與地面網競爭時就占有一定的優勢,促進了VSAT網的發展。
早期的VSAT網大部分在北美,并且都以數據通信網為主,采用星狀網結構。不具備話音通信功能或僅提供話音質量較差的聲碼通話。隨著VSAT網在地面電話網不是很普及或不很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的推廣使用,產生了在VSAT網中進行高質量話音通信的要求,因此出現了以話音業務為主的VSAT衛星通信網(例如TES),簡稱話音VSAT網。而隨著進行綜合業務通信要求的出現,出現了綜合業務的VSAT衛星通信網(例如TSAT)。
從VSAT的發展來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初期階段
主要指1980年以前及以后2年。在此階段,VSAT以采用C波段為主要標志,并且只能提供單收和低速數據業務。
2、第一代VSAT
指1983年~1988年這一時期的VSAT產品。此階段的VSAT以采用Ku波段和星形結構進行數據傳輸為顯著標志,并開發了一些新的多址方式。
3、第二代VSAT
指1988年到90年代中期。此階段,VSAT已從單純數據型向數據、話音、圖形等綜合業務方向轉化,并且開始采用網狀結構,具備了第一節中所述的主要優點。
VSAT發展現狀
到1993年底,全球已安裝和預訂的VSAT數超過了116000個。近幾年來,每年的銷售額約5.5億美元,預計以后每年的增長率仍將在20%左右[5]。
從90年代中期開始,VSAT逐步向第三代發展,其典型標志是加強網控的功能,即主要由軟件來控制VSAT的操作。目前,VSAT正在向硬件和軟件的標準化方向發展,以使VSAT設備本身作為一個低層的基本功能平臺,根據用戶的需要可以隨時通過增加VSAT的硬件和軟件來增強其功能,就如今天的PC機,用戶買了之后還可隨時增加插卡和更新軟件。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