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計算機網絡 > internet今昔談
> 初探Web技術
HTML的兄弟姊妹們
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計算機標記語言以其自身獨有的特點為信息共享提供了許多便利,從而得到了用戶的廣泛重視,標記語言對促進INTERNET的發展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現就標記語言的特點、發展歷史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GML
SGML是一種描述語言的語言,它定義了以電子形式表示文本的方法。它的特點有:①正式的,能允許驗證文檔的正確性;②結構化的,能夠處理復雜的文檔;③可擴充的,能夠支持大型信息存儲的管理。一個SGML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①SGML聲明,設定基本情況;②定義DTD文檔類型,設定標記語言結構的語法;③描述用于標記的語義規格說明,做出了DTD表達的語法限制;④包含數據和標記的文檔實例。
1969年,IBM的技術人員Charles Goldfarh 和Edward Mosher等人一起發明了通用標記語言(Generalized Marked Language)。它在各文檔間共享一些類似的屬性,允許文本編輯、檢索與格式化等子系統共享文檔。GML的大部分內容被IBM和其他公司實現在主機時代的出版系統中,即使是現在,IBM也仍在80%以上的文檔中采用GML,另外,圖形通訊協會(GCA)也用此開發了用于排版的通用代碼GENCODE。1978年,新成立的ANSI機構之文本處理計算機語言委員會(CLPTC)和GCA的GENCODE委員會合作,在GML的基礎上制定了SGML的第一份草案。1985年在英國成立了國際SGML用戶組織,在1986年,SGML成為國際標準ISO8879:信息處理標準通用標記語言(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xt and office system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在80年代末,SGML引起了包括CERN在內的一些組織的注意,1990年,World Wide Web的發明者Tim Berners Lee選擇了CERN使用的一組SGML的DTD標記標簽,在最早的WEB瀏覽器和編輯器NEXUS中,他使用了這些標簽和樣式表進行排版,并增加了最重要的功能--鏈接,這就是HTML的前身,基于SGML的HTML是讓SGML走向World Wide Web的第一步。
二、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
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一種基于建立超文本/超媒體文檔的標記語言,是SGML的一種應用,它具有通用的語義,適合于表示各系統域的信息。HTML的應用十分廣泛,它可用于描述超文本化的新聞、郵件與文檔,超媒體文檔,操作菜單,數據庫查詢結果,嵌入圖形的結構化文檔等。
HTML提供如下的基本功能:
①發布帶有標題、文本、表格、列表、圖像等的在線文檔;
②通過超級鏈接來獲取在線信息;
③設計各種表單來提交或查詢信息;
④在文檔中直接包含電子表格、視頻流、音頻流等高級應用程序。
HTML還可以通過URL語法,描述跨越INTERNET各節點的超級鏈接,簡單而實用地實現跨整個INTERNET空間的數據存取,并且不因系統的不同而破壞文檔的完整性。HTML最初是由Tim Berner Lee在CERN時開發,90年代隨著World Wide Web的爆炸性增長和NCSA開發的Mosaic瀏覽器而流行于世界。HTML也在各方面都擴展著,1997年1月,萬維網協會(W3C)的HTML工作組發布了HTML3.2,目前統一的版本是HTML4.0。此版本除了文本、多媒體和超級鏈接功能外,還支持更多的多媒體選項、腳本語言、樣式表、更好的打印功能和其它功能。但是,目前多數人認為,HTML還不穩定,此外,由于HTML對超級鏈接已支持不足,以及缺乏空間立體描述,處理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能力較弱,圖文混排功能簡單,沒有時間信息,不能表示多種媒體的同步關系,這勢必影響HTML的大規模應用以及用于復雜的多媒體數據處理。
三、擴展標記語言--XML
XML是特別為WEB應用設計的SGML的一個重要分支。XML有許多特點:
①簡單,XML經過精心設計,整個規范簡單明了;
②開放,XML是SGML的分支,在市場上有許多成熟的軟件可用來幫助編寫、管理等;
③高效且可擴充,支持復用文檔片斷,使用者可以發明和使用自己的標簽,也可與他人共享;
④國際化,標準國際化,且支持世界上大多數文字。
XML被設計成為易于編寫,易于解釋和易于實現的SGML的一個分支,比起HTML來,XML繼承了SGML的三大優點:①可擴展性,信息提供者可以針對自己的應用程序定義新的標簽和屬性;②結構化,文檔結構可以嵌套到任意復雜的層次;③確認化,應用程序不用應用外部定義的詞匯就可以快速地檢查XML文檔的結構正確性。可以這樣說,一方面,雖然XML源于SGML,但它并不是SGML的替代物,XML省去了SGML的許多功能,但XML可以和SGML兼容,使用SGML的人可以直接使用XML在網絡上交換數據,而不必轉換已有的SGML文檔;另一方面,XML和HTML是互相補充的,HTML關于用戶的界面,XML關于數據鏈路,動態的HTML描述顯示界面和用戶交互活動,XML描述信息,所以兩者結合,XML可以向HTML文檔增加信息,而HTML可以顯示以XML格式表達的信息。一般認為,XML的目標就是:能在INTERNET上直接使用;與SGML兼容;支持大范圍的應用;XML文檔易于創建、清晰易讀、設計簡單明了;易于編寫處理XML文檔的軟件。XML立志于在WEB內建立真實世界的知識影像,針對HTML和INTERNET的標準、可擴展、通用的數據格式,靈活地表示各種各樣、自我描述的信息。XML可以向INTERNET的數據增加結構,這有助于在WEB上實現任何人、任何地方的任何事物的通信。
四、虛擬現實模型語言--VRML
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語言是一種用于對三維虛擬場景進行建模的描述性語言,與World Wide Web的關系非常緊密。以文字為基礎的INTERNET已經發展了20多年,但只有在出現了World Wide Web之后,INTERNET的發展才變得異常迅速,才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這一切的根本就是在于World Wide Web使用了全新的圖形與超文本界面。VRML是一種能在網絡上使用的描述三維環境的場景描述語言,也就是說,HTML定義二維,而VRML定義三維,從而使其在空間上變得非常廣闊,又因其本身具有交互性,因而其對象都是處于空間中并且能彼此交換的。VRML的應用范圍很廣,有醫療構圖、生化造型、建筑設計、廣告設計、游戲設計、虛擬場景設計等,VRML可以用來描述3D物體,并能為簡單的和復雜的3D物體提供高效率的的格式,將現在的WEB技術結合VRML就可將WEB從二維提升到三維,從而可以達到一些令人難以想象的效果。
1994年的World Wide Web會議,決定將VRML建立在Open Inventor(SGI公司的三維圖形開發工具)的文件基礎上,并公布了VRML1.0的規格草案,在1996年3月,VRML咨詢委員會(VGA)采用SGI的Moving Worlds作為VRML2.0,并于同年8月正式認定。VRML2.0作為業界一種開放獨立的標準,在INTERNET的動態交互式3D環境得到了應用。使用EAI,程序員就可將VRML2.0與數據庫、電子商務系統、多用戶服務器相連接,從而將電子商務中傳統的商品圖片轉換為三維立體模型,這有著非常重大的商業意義。
總的來說,VRML是HTML的擴展,基本的概念相類似,區別在于HTML文檔是二維的,VRML則帶來三維空間的立體世界,這必將能給INTERNET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
五、無線標記語言--WML
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是一種類似于HTML的瀏覽語言,可以提供瀏覽支持、數據輸入、超級鏈接、文本和圖像表現以及表格交互等。是應用于"無線應用軟件"環境下的網頁語言。專為解決HTML WEB頁不能在移動設備上顯示的問題,即為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協議所包括的一種標記協議語言。運用WML設計的頁面可在移動電話的微型瀏覽器上產生圖示、按鈕及超級鏈接的功能,簡化了網頁的復雜程度。WML大約起源于1998年,現在正在隨著WAP的發展而在慢慢普及。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