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計算機網絡 > internet今昔談
> Internet史話
Internet首臨中國
1987年至1993年是Internet在中國的起步階段,國內的科技工作者開始接觸Internet資源。在此期間,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一些與Internet聯網的科研課題 ,通過撥號方式使用Internet的E-mail電子郵件系統,并為國內一些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國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6年,由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即當時的國家機械委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合作,啟動了名為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的國際互聯網項目。
1987年9月,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通過撥號X.25線路,連通了Internet的電子郵件系統。隨后,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CANET開始向我國的科研、學術、教育界提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通過其國際合作伙伴--美國斯坦福加速器中心主機的轉換,實現了國際電子郵件的轉發。由于有了專線,通信能力大大提高,費用降低,促進了互聯網在國內的應用和傳播。
1990年,由電子部十五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和德國GMD合作,實施了基于X.400的MHS系統CRN(Chinese Research Network)項目,通過撥號X.25線路,連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系統;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也和加拿大UBC合作,實現了基于X.400的國際MHS系統。因而,國內科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公用電話網或公用分組交換網,使用Internet的電子郵件服務。
1990年10月,中國正式向國際互聯網信息中心(InterNIC)登記注冊了最高域名“CN”,從而開通了使用自己域名的Internet電子郵件。繼CANET之后,國內其他一些大學和研究所也相繼開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連結。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