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計算機網絡 > 嫦娥孤凄與誰鄰
> 百舸爭流以太網
更高、更快、更強
一、快速以太網
快速以太網是以太網的一個較新的版本,速度提高10倍:用100兆波特率代替10兆波特率。
快速以太網的最普通的形式叫100BaseT。正如它的名字所表明的,100BaseT使用了如10BaseT那樣的雙絞線電纜,它是在雙絞線上傳送100Mb/s基帶信號的星形拓撲以太網。它仍使用IEEE 802.3標準,即CSMA/CD協議。用戶只要更換一張網卡,再配上一個100 Mb/s的集線器,就可很方便地由10BaseT以太網直接升級到100 Mb/s,而不必改變網絡的拓撲結構。所有在10BaseT上的應用軟件和網絡軟件都可以保持不變。100BaseT的網卡有很強的自適應性,它能自動識別10Mb/s和100Mb/s。1995年IEEE已將100BaseT的快速以太網定為正式的國際標準,其代號為802.3u,是對現行的802.3標準的補充。
快速以太網的另一種流行的形式是100VG AnyLAN。100VG AnyLAN也是一種使用集線器的100Mb/s高速局域網,它綜合了現有的以太網和令牌環的優點。IEEE也制定其標準為802.12。100VG AnyLAN常簡寫為100VG。VG代表Voice Grade,而Any則表示它能使用多種傳輸媒體,并可支持IEEE802.3(以太網)和802.5(令牌環)的數據幀。100VG是一種無沖突局域網,能更好地支持多媒體傳輸。
二、千兆以太網
IEEE繼1985年頒布十兆以太網的802.3標準后,1995年頒布了百兆以太網標準802.3u,又于1998年頒布了千兆以太網標準802.3z。千兆以太網可以使用屏蔽平衡電纜、多模和單模光纖,傳輸距離分別為25m、550m和3000m;目前正在制訂利用5類UTP傳輸100m的標準802.3ab。
千兆以太網的特點是使用與傳統以太網相同的幀格式和幀長。為達到滿1千兆的數據速率,其光線路速率實際是1.25Gb/s,其實際效率為80%。千兆以太網仍采用CSMA/CD技術(以碰撞解決為基礎的非智能存取方式),其共享環境下總吞吐量不會超過500Mb/s。在半雙工下,若流量都是64字節幀,則千兆以太網的有效帶寬降為120Mb/s(9.6%)。千兆以太網如果不提供路由功能,極可能引起廣播風暴問題。千兆以太網可以利用IEEE802.1d生成樹算法管理冗余中繼線,以免產生閉合環路(循環)。而生成樹算法只適于小型網絡,另外它需很長時間(有時達30s)才能將信息流切換到冗余中繼線。還有生成樹算法還要占用帶寬(有時會占到2/3)。
與ATM不同,千兆以太網從設計開始,就只支持數據,缺乏QoS保證(目前IEEE正在標準化中,但其QoS仍是逐段的,而不是端到端的),而不能有效支持語音和視頻等多業務;也缺乏網絡管理和計費能力。適合于企業網、校園網的數據應用,不適合公用網的運營商。
以太網技術非常成熟且很簡單,為技術人員所熟悉。由于十兆和百兆以太網網卡的價格十分低廉,已成工作站的標準配件。大部分網卡和因特網的網絡端口都是以太網。盡管從技術發展看,ATM更具優勢(如在帶寬管理與分配、QoS、網絡管理、流量管理和擁塞控制、虛擬LAN等方面)。但由于千兆以太網與傳統以太網的良好兼容性和人們的慣性,使得ATM在LAN方面應用受阻。但千兆以太網只適用于LAN和MAN范圍,并不適合于WAN。與ATM不同,千兆以太網不能映射到SDH的靜荷中。由于SDH設備無法解決其長距離傳輸問題。所以每個千兆以太網的WAN互連都需通過路由器來實現,這樣的結果會造成路由器過多。
千兆以太網的應用主要是實現LAN交換機高速互連、LAN交換機與高檔服務器間高速鏈路、交換型以太網的骨干、替換FDDI骨干、千兆以太的桌面應用。總之,千兆以太網的出現,對于企業網、校園網、兩者在城市范圍互聯的ATM網絡和ATM到桌面市場構成了嚴重沖擊,但不會對ATMWAN的市場構成威脅。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