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局域網混個臉熟結構
LAN的結構主要有三種類型:以太網(Ethernet)、令牌環(Token Ring)、令牌總線(Token Bus)以及作為這三種網的骨干網光纖分布數據接口(FDDI)。它們所遵循的標準都是由IEEE (IEEE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的縮寫)制訂,以802開頭。目前共有11個與局域網有關的標準,它們分別是:
IEEE 802.1── 通用網絡概念及網橋等
IEEE 802.2── 邏輯鏈路控制等
IEEE 802.3──以太網CSMA/CD訪問方法及物理層規定
IEEE 802.4──令牌總線(ARCnet)結構及訪問方法,物理層規定
IEEE 802.5──令牌環Token Ring訪問方法及物理層規定等
IEEE 802.6── 城域網的訪問方法及物理層規定
IEEE 802.7── 寬帶局域網
IEEE 802.8── 光纖局域網(FDDI)
IEEE 802.9── ISDN局域網
IEEE 802.10── 網絡的安全
IEEE 802.11── 無線局域網
上述LAN技術各有自身的敷纜規則與工作站的連接方法,硬件需求以及各種其它部件的連接規定。
在此重點說明組成LAN時應遵循的規則。首先指出:網絡拓撲結構有兩種類型,一個是指相互連接的工作站的物理布局,另一個是網絡的工作方式。前者是人們可以看到的連接結構,后者是邏輯、操作結構,因而是不可見的,并稱之為邏輯拓撲結構。LAN的網絡拓撲結構廣泛采用的主要有總線型和環型。LAN使用的星型結構主要是指用雙絞線構成的網絡。這種使用集線器(Hub)構成的星型網,實質上仍然是總線型網絡。
根據對OSI參考模型的介紹,LAN(包括 Ethernet,令牌環等)已將數據鏈路層分割為兩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 Link Control)和媒體訪問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從而使LAN體系結構能適應多種傳輸媒體,換言之,在 LLC不變的條件下,只需改變MAC(媒體訪問控制)便可適應不同的媒體和訪問方法。
從前面介紹的OSI參考模型各層功能看,在LAN情況下,由于必須有收發功能,而且還有與傳輸媒體相連的問題,所以物理層、數據鏈路層是必不可少的。但對于第3層(網絡層)是否在LAN情況下也需要,答案有肯定的一方面,也有否定的一方面。從第3層的功能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LAN情況下不存在路由選擇功能,只需在鏈路層傳送到對方即可。網絡層的其它功能,如尋址、排序、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均可由數據鏈路層承擔。如果從所連接的設備來看,答案又是肯定的,因為工作站本身是與媒體直接相連的多個工作站中的一個,這樣一種功能剛好是3層的任務。雖然作為一種計算機網絡應能提供第1層到第3層的功能,但LAN的特性卻允許在OSI的最低兩層實現1-3層的服務。
按照上述分析,LAN的體系結構與OSI參考模型的關系。除數據鏈路層分割為兩個子層外,物理層確定了兩個接口:
媒體相關接口(MDI),該接口隨媒體而改變,但不影響LLC和MAC的工作。
連接單元接口(AUI),也就是在粗纜Ethernet情況下的收發器電纜。這種接口在標準中定為選項,因為在細纜和10Base-T情況下,AUI已不復存在。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