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計算機網絡 >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五臟六腑
> 川流不息的數據通道
完善的聯絡手段
在計算機通信的早期,人們就已發現,對于經常產生誤碼的實際鏈路,只要加上合適的控制規程,就可以使通信變為比較可靠。
這類控制規程分為面向字符型協議和面向位(比特)型協議。所謂面向字符就是說在鏈路上所傳送的數據必須是由規定字符集(例如ASCII碼)中的字符所組成。在鏈路上傳送的控制信息也必須由同一字符集中的若干指定的控制字符構成。這種面向字符的鏈路控制規程在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過程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通信線路的利用率低、可靠性較差、不易擴展等缺點,所以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更高的效率的面向比特型協議逐漸成為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協議。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就是一種面向比特型協議。其特點是以位的位置來定位各個字段,而不用控制字符。各字段內均由位的各種組合組成。它的最早版本是IBM公司研制的SDLC協議,用作IBM SNA網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后來幾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做了少量修改,發展為多個版本的面向比特協議。如ANSI的版本是ADDCP協議,ISO的版本就是HDLC協議,CCITT的版本是LAP協議,并作為建議書X.25的一部分。
HDLC是以幀為信息傳輸的基本單位,無論是信息報文或控制報文均按統一幀格式進行傳輸。
HDLC的鏈路有兩種配置,根據鏈路上的通信站有無主從關系分為非平衡式和平衡式。
HDLC采用滑動窗口協議作為流量控制方法。
現在簡單介紹一下滑動窗口的概念。滑動窗口協議是一種改進的連續ARQ協議,它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分別設定所謂的發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發送窗口用來對發送端進行流量控制,而發送窗口的大小就代表在還沒有收到對方確認信息的情況下發送端最多可以發送多少個數據幀。同理,在接收端設置接收窗口是為了控制可以接收哪些數據幀而不可以接收哪些幀。在接收端只有當收到的數據幀的發送序號落入接收窗口內才允許將該數據幀收下。若接收到的數據幀落在接收窗口之外,則一律將其丟棄。當接收端接收到了接收窗口內起始的那個數據幀后,接收窗口將向前移動。同理,當發送端收到了發送窗口內起始幀對應的確認幀之后,發送窗口也將向前移動。不難看出,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移動時,發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移動。正因為收發兩端的窗口按照以上的規律不斷地向前滑動,因此這種協議稱為滑動窗口協議。
按照HDLC協議,兩個通信站使用交換線路的通信,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建立連接、建立鏈路、數據傳輸、拆除鏈路和拆除連接。
目前,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的功能,已經固化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中。使用者只要了解其協議的功能和這種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使用方法,用它構成一個通信系統后,就可方便地實現計算機間的通信。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