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老朋友——鍵盤
相信許多人都見過鍵盤,并對它有一定的理解。不僅每一臺計算機都離不開它,而且許多設備也少不了它。鍵盤輸入的基本原理是,我們通過用手選擇鍵與鍵的組合直接產生出字符或者文字的二進制數字編碼,鍵盤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起著使鍵位置與字符數字編碼一一對應的模數變換功能。其中,字符或文字的數字編碼被事先存放在一個與顯示屏顯示相對應的顯示存儲器中,并與顯示屏的掃描信號同步地從字符產生器中選擇與鍵盤上被按下的鍵的組合相對應的字符或文字在顯示屏上顯示,從而我們可以根據顯示屏顯示出來的信息輸入對計算機或者其它設備的控制命令,或直接輸入程序、文本、數據。因此,雖然目前已經發展出許多其它的多媒體輸入方法,而且在某些方面比鍵盤輸入要優越得多,但由于鍵盤輸入方式已經非常成熟,到至今仍然是一種基本的人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方法。鍵盤輸入方式的最大缺點是對人的專業知識有相對較高的要求,例如,用過DOS操作系統的都知道,要掌握對計算機的各種操作,需要記許多的由字符串組成的命令,而且這些命令中有的還比較長,短時間內難以牢記,這一點也成為了WINDOWS操作系統產生并繁榮的重要推動因素。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