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哪里來
智能網的概念是美國于1984年提出的,智能網的定義中并沒有人們通常理解的“智能”含義,它僅僅是一種“業務網”。目的是提高通信網開發業務的能力。它的出現引起了世界各國電信部門的關注,國際電聯(ITU)在1988年開始將其列為研究課題。1992年ITU-T正式定義了智能網(Intelligent Network),制訂了一個能快速、方便、靈活、經濟、有效地生成和實現各種新業務的體系。該體系的目標是應用于所有的通信網絡;即不僅可應用于現有的電話網、N-ISDN網和分組網,同樣適用于移動通信網和B-ISDN網。
由于智能網所服務的網絡不同,所提供業務的復雜程度也不盡相同,而且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會有新的技術及網絡出現。為便于智能網提供、生成和管理業務,ITU-T的第11研究組(SG11)計劃將智能網分階段進行研究,就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ITU-T1992年頒布了智能網能力集(INCS-1),其研究的范圍主要是PSTN、N-ISDN和在移動網上提供各種增值智能業務,它只能在一個網內提供智能業務。它是智能網的第一階段,在業務平面共定義了25種業務和38種業務特征,總功能平面共定義了14個SIB,用這些SIB可以實現業務平面定義的所有業務和業務特征。
ITU-T頒布的INCS-2標準定義了16種基本業務和64種業務特征,1997年9月SG11的第二次研究組會議上,審議了CS2(Q.122X系列)的最后修改建議,除Q.1229外全部提交全會通過。CS2的標準業務有電信業務、業務管理和業務生成業務三類,在電信業務中,除包括CS1階段的業務外,主要類型有網間業務、個人移動業務和呼叫方處理業務三類業務。它新增了關于移動通信網的業務特征和網間互通能力,向用戶提供了網間業務。個人移動業務有:用戶鑒權、用戶登記、UPT的選項業務特征等。業務管理和業務生成業務是CS2中新考慮的業務,對它們的研究還停留在功能結構上,具體的規程在CS2中還沒有研究。
正在形成的能力集3(INCS-3)是CS2的進一步發展,其研究分為CS-3.1近期和CS-3.2中長期,CS3.1的目標業務除支持CS2業務外,還支持三類業務:移動業務、B-ISDN業務和多網絡支撐的IN業務,CS-3.1僅支持有限的寬帶業務。CS-3.2是一個長期目標,它的目標業務是真正的多點間連接的寬帶多媒體業務,它的呼叫模型將考慮B-ISDN呼叫和承載連接分開的概念,并將引入B-ISDN的功能實體,真正做到同B-ISDN的綜合。CS-4階段的草案也已開始研究。CS-3和CS一4階段都將增加IN與Internet結合的業務。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