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信博物館 >
接入網 > 百家爭鳴,各領風騷 > 接入網王中王
光纖接入的結構
光纖接入網主要有兩種結構;有源雙星(ADS)和無源光網絡(PON)。
ADS結構中的最后一段鏈路由用戶專用或由少量用戶共用,具有可以采用帶寬窄、性能低的光器件的優點,但存在定位、供電及現場操作遠端電氣件等問題,且初期投資較大。
PON結構初期投資低、維護費用低、易于擴容升級、業務展開靈活,但用戶設備要求用帶寬寬、性能佳的光設備,而且必須采用多址接入協議以保證各用戶發回的比特流到達交換局時基本同步。目前光線接入網多采用PON結構。無源光網絡光纖接入網可以采用諸如時分復用(TDM)、波分復用(WDM)、光功率分離、副載波復用(SCM)等多種復用技術。
一般地說光纖離用戶越近,共享該光纖的用戶數越少,但每一用戶可獲得較大的帶寬,光纖離用戶越遠,則可為多用戶共享,但要考慮從ONU至用戶終端間其它傳輸媒介的接力。除此之外,FTTCab、FTTB/FTTC、FTTH所用的傳輸技術并無多大區別。
通常為了降低成本,一個光線路單元OLT往往帶多個ONU,拓撲結構可以采取以下幾種:
鏈型--即多個ONU串在一根總線上
環形--多個ONU構成一自愈環,然后與OLT相連,或OLT本身也作為環中的一節點,具有SDH(同步數字系列)分插復用器(ADM)功能的ONU具有支持鏈形和環形拓撲的能力。在環形方式中,每個ONU都有兩條路由連到OLT而增加了安全性。
星形--根據分支點是有源設備(如分接器)或光纖分路器而分為有源光網絡和無源光網絡,后者稱為PON,因分支點無源使網絡對傳送信號速率、格式均透明且便于維護而更有吸引力。
在PON中,從OLT發到各ONU的信號時分復用(TDM)在一起廣播式發到每一個ONU,每個ONU選取自身所需的信號。反方向為了使ONU回送到OLT的信號時間上能依次錯開不致碰撞,需要有測距技術調節時延以便適應ONU的遠近,這稱為時分多址(TDMA)方式,也可以采用如副載波復用多址(SCMA)、碼分多址(CDMA)方式,但它們不如TDMA那樣被廣泛采用。下行從OLT到ONU和上行從ONU到OLT采用不同的光纖是比較簡單的方案,采用波分復用WDM(即來去方向分別使用不同波長)或時間壓縮復用TCM(就象打乒乓球那樣來去兩方向信號時間上交替傳送)技術可以在一根光纖上實現雙向傳輸,這稱為單纖雙工傳送。類似地,WDM技術還可用于在同一光纖上同時支持數字信號和模擬CATV信號的傳送。
光纖接入網的光纜和干線光纜是不同的,接入網用光纜通常容量很大,可多達1000芯甚至更多,基于帶狀光纖的高密度大容量光纜不僅能降低每一纖的平均造價而且能更有效利用光纜管道。如何迅速完成多根光纖的接續對接入網有重要意義,新型的大容量光纜接頭盒、多纖活動連接器、非熔接式光接頭等對降低施工成本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與大容量光纜配套的高密度且便于操作的光纖終端架和實現光纖配線資源管理與接入網傳輸性能監視、光纖自動保護例換控制的接入網光纖操作系統是大容量接入網不可少的裝置,它們與V5及傳輸系統的網管一起,對降低維護成本改進服務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一頁]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