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機器人:分清敵我是關鍵
歷史上,高新技術大多首先出現在戰場上,機器人也不例外。早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人就研制出并使用了掃雷及反坦克用的遙控爆破車,美國則研制出了遙控飛行器,這些都是最早的機器人武器。隨著計算機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以及工業機器人的飛速發展,軍用機器人的研制也倍受重視。二戰以后,現代軍用機器人的研究首先從美國開始,他們研制出了各種地面軍用機器人,無人潛水器,無人機,近年來又把機器人考察車送上了火星。
現代機器人武器的研制從一開始就使美國社會分裂成觀點截然對立的兩大派。在美國歷年的武器系統研制計劃中,像機器人這樣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和激烈爭論的只有卡特總統的MX導彈系統和里根總統的戰略防御計劃。對立兩派的爭論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反對者把機器人武器看作是“機器人殺手”,認為研制機器人武器觸犯國際法,不道德。機器人無法辨別對方士兵是否已經投降,它們和生化武器一樣,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殺死所有的人。而支持者則認為,機器人武器主要是用來摧毀敵人的坦克、飛機等攻擊性目標。有戰爭就會有傷亡,飛機扔炸彈,坦克開炮都會死人,他們也很難區別敵人是否已經投降。反對者認為,只憑機器人的軟件去尋找定義中的敵人是危險的,和一切機械裝置一樣,機器人武器也難免會出故障,機器人一旦失控,不知會作出什么事情來。支持者認為,帶有核彈的飛機一旦出現故障或失誤,同樣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在這一點上機器人與它們并無很大差別。反對者還認為,盡管機器人在對付恐怖分子及排除爆炸物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機器人,沒有道德觀,一旦它們被恐怖分子利用,就會變成更可怕的恐怖分子。支持者認為,任何武器都是被人利用的,機器人同樣也是雙刃劍。最后,反對者認為,研制機器人武器、特別是自主機器人,無異于把魔鬼放出瓶子,當它們的智能超過人類時,就會危及人類的生存。而機器人的支持者則認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研究軍用機器人的利大于弊,機器人武器還遠未發展到超過人類智慧的水平。不過,未來的設計人員必須小心地把握一個尺度,使得機器人武器的智能受到安全標準的約束,同時密切注意它的異常情況,以確保人類對它的控制權。
不論人們的主觀愿望如何,近十幾年來,在接連不斷的局部戰爭的推動下,軍用機器人的發展產生了質的飛躍。在海灣、波黑及科索沃戰場上,無人機大顯身手;在海洋,機器人幫助人們清除水雷、探索海底的秘密;在地面,機器人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排除爆炸物、掃除地雷;在宇宙空間,機器人成了考察火星的明星。
裝備軍用機器人究竟有哪些好處呢?首先,機器人可以代替士兵完成繁重的工程及后勤任務;其次,由于機器人對各種惡劣環境的承受能力大大超過載人系統,因而在空間、海底及各種極限條件下,它可以完成許多載人系統無法完成的工作;此外,在未來的戰場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式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武器,在這樣的條件下,士兵的生存非常困難,其代價也是昂貴的,因此大量采用戰場機器人將是一種趨勢;最后,由于機器人按設定規劃行動,在環境極其險惡、只有采取某種自殺行為才能挽救戰局時,它會毫不畏懼地承擔起自我犧牲的戰斗任務。
有人預言,21世紀的戰爭將是高技術的戰爭,是消耗國家資源破壞社會財富的戰爭。那時,戰場上的核心仍然是人,將由少數指揮人員和技術人員組成一個精干的指揮部,外圍部署的則是由機器人和信息系統構成的附屬部隊,作戰雙方進行的將是陸海空機器人的立體戰爭。
由于大量采用機器人,未來戰爭的戰略及戰術都會有很大的變化,那時相互作戰的將是機器人部隊或機器人兵團,因而部隊的指揮員應當是具有高度技術水平和作戰經驗的專門人才,而培養這種人才的高等學校也將應運而生。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