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安全
美國、前蘇聯、日本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情況是如此,其他地方的個別國家,雖有點變化也就無關大局了。因此,國際原子能機構1987年2月公布的數字表明,世界核能發展總的趨勢沒有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太大的影響。1986年又有21座核反應堆聯網發電,新增加核發電量2094萬千瓦。
當切爾諾貝利事故煽起世界性的反核浪潮寧息以后,人們能夠比較冷靜地對事件作出公正的評價。1987年初,21國歐洲委員會議就核安全問題舉行了聽證會。他們拿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反應堆發生爆炸和起火,對人的健康造成的已知的和估計會產生的長期影響,與普通電廠同其他輻射源對人們的健康和環境帶來的危險作比較。專家們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認為盡管發生了這次核事故,利用核燃料發電仍然比利用普通燃料發電要安全得多。
前蘇聯的國家原子能利用委員會副主席說,如果重新用煤和石油等有機燃料來發電,對人們的健康和環境帶來的危險將會大大增加。
設在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部門的負責人也說:“人們現在已認識到,煤和石油燃燒后產生的物質,對我們的環境是一個重大的威脅”。他提到了一例子,一個發電能力為100萬千瓦的普通電廠在城市居民中引起死亡的人數和生病的人數可以分別達到3~30人和2000~20000人,而一個發電力相仿的核電廠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引起死亡和生病的人數最多分別是一個。
美國核電
綜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