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難以恢復
放射性塵埃將殺死或破壞幾十億棵樹。使森林更容易發生火災,從而大大增加大氣的煙塵。輻射還使光合作用停止,這又更加重了低溫和缺乏光照的后果。
相反,一些生命期短、生殖能力極高的物種——害蟲,卻恢復得較快。森林在生物圈中有中心作用,害蟲的破壞將大大加速其滅絕。戰后的世界留下少數森林,它們會很快毀滅,而恢復起來卻十分緩慢。
核戰爭對自然和農業生態系統的破壞自不待言。
經過整個地質時代,全球光合作用的生產率明顯保持恒定,大約只有5%的變化。核戰爭引起的植物生命的破壞,在第一年內將引起北半球的光合作用減少80%~90%。因為生物量的急劇減少和紫外線B對生長的阻礙性影響,使生產率恢復到正常水平將非常緩慢。整個北半球將有無數的植物和動物種群被消滅。它們的消失將通過生態系統引起反應,一個種群的消失將導致依賴于它的其他種群的消失。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物種非常豐富,但這里的大多數生物也經受不了陽光和熱量的減少,形成白堊紀末期恐龍消失以后無法比擬的滅絕的鏈鎖反應。即使氣候條件在一兩年之內基本上恢復到正常情況,被破壞了的生態系統,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它們先前的光合作用生產率及穩定性,這個時間可能要1000年。
天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生存的主要貢獻,就要靠其生產率和穩定性。這些貢獻包括保持大氣的數量和成分、調節氣候和天氣、調整水分循環、營養成分的循環(包括農業所需要的)、廢物的處理、土壤的補充、莊稼的授粉和眾多的已被社會當作文明基礎并世代遺傳的“物質庫”。核戰爭以后,這些貢獻的喪失和嚴重破壞,馬上導致天然生態系統大規模的破壞,而核戰爭后恰恰最需要這種生態系統。
核戰爭引發生態災難
地球不再適宜人類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