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昆侖山脈。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的全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地域單元、地理位置、地質結構、氣候特征,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它在人類生存環境和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之地,也是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千古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古羌人。根據文史資料、考古和各科綜合文化現象證明,遠古漢文史料中的"羌人"就是指藏族原始四大種姓中一直活動在藏東江河流域的冬氏種姓。遠古時代羌與藏是同根同源同文化的同一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稱呼而已,漢文史料中的羌人是指遠古冬氏藏族。 羌人以青藏高原(主要是今青海和甘肅)為基地,他們以超群的智慧和神奇的想象力,最先創造了牧業文明、農耕文明、彩陶文明、青銅文明和屋居文明,他們帶著這些文明開始向東黃河、渭河、汾河、長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安寧河流域遷徒,與華夏族和其他民族融合,為創造中華文明立下不朽的功勛,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與藏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對中華民族乃至全球未來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意義。本研究課題的宗旨是探索一條既有利于藏區和諧社會的發展,又有利于中華民族未來發展,并符合青藏高原環境、資源、人口、經濟、社會、文化相互協調的發展道路。矯正重經濟開發,輕生態文化保護;重經濟效益、輕環保效益;重當前利益,輕長遠利益;重局部利益,輕全局利益以及由此而導致的急功近利、盲目開發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