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動物家譜
我們已經知道,根據頭骨顳部的發育情況,即顳孔的發育與變化關系,科學家把將爬行類(綱)分成四個亞綱,即缺弓亞綱、單弓亞綱、闊弓亞綱和雙弓亞綱。在此基礎上,再依據其它特征,科學家把爬行動物分為更細的一級級分類階元,這一級級的分類就像家譜一樣,把各種爬行動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反映出來。其中,亞綱與目兩級的分類是這樣的:
1、缺弓亞綱,又稱無孔亞綱,特征是沒有顳孔。下分三個目:

|
原顎龜——一種古老的龜鱉類 |
杯龍目:二疊紀早期已經出現的最原始的爬行類,在三疊紀末滅絕。
龜鱉目:杯龍類的直接后裔,從二疊紀一直生存至今并在進化過程中發展了保護性的骨甲的爬行動物。
中龍目:分類地位尚不明確,暫置。
2、單弓亞綱,又稱下孔亞綱,特征是只有一個側顳孔,由眶后骨和鱗骨構成上界。下分兩個目:

|
中國古動物館院內的“九龍壁”,
化石為肯氏獸,是獸孔目的一員 |
盤龍目:時代僅限于二疊紀的原始單弓爬行類。
獸孔目:二疊紀中期到三疊紀期間曾經繁盛一時的一大群似哺乳爬行動物,其中的某些類群最后演化出哺乳動物。
3、闊弓亞綱,又稱調孔亞綱,特征是只有一個上顳孔,由眶后骨和鱗骨構成下界。下分四個目:
原龍目:二疊紀由杯龍類早期發展出來的一支,三疊紀在與雙孔類的競爭中失敗而滅絕。
蜥鰭目:幻龍類與蛇頸龍類,中生代海洋霸主之一。

|
南漳湖北鱷——蜥鰭目的一種 |
盾齒龍目:時代僅限于三疊紀初期的以海底介殼類為食的淺海生活爬行動物。
魚龍目:三疊紀中期起源于杯龍類并一直延續到白堊紀的最完善地適應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
4、雙弓亞綱,又稱雙孔亞綱,特征是有兩個顳孔,由眶后骨和鱗骨將它們隔開。下分八個目:
始鱷目:二疊紀到三疊紀的于是雙弓類,所有其它雙弓類均由此目中的不同類型起源。
喙頭目:三疊紀初期出現并曾經分布于全世界,但在三疊紀以后趨于滅絕,僅有極個別種類延續至盡、在一億余年的時間里很少變化的雙孔類。
有鱗目:蜥蜴類及從中分化出來的蛇類,三疊紀至今的優勢爬行動物。
槽齒目:三疊紀的初龍類,中生代那些占統治地位的雙弓類的祖先。

|
翼龍 |
鱷目:從三疊紀晚期一直延續至今的半水生性兇猛爬行動物。
翼龍目:侏羅紀到白堊紀的飛行爬行動物。
蜥臀目:骨盆與蜥蜴類似的恐龍類。
鳥臀目:骨盆與鳥類相似的恐龍類。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