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貨市場買化石
曹新華
我對化石的喜愛可以追溯到小學三年級。有一次隊日活動,學校組織去自然博物館參觀。一進古生物館,我立刻被琳瑯滿目的古生物化石吸引住了。化石反映的古老年代和自然環境令人神往,我站在它們面前久久不愿離去。孩提時的心在想:哪天我要是有一塊化石該有都好啊。
參加工作以后,到北京自然博物館觀賞化石就成了我假日休閑的主要內容。后來發現全國地質博物館和中國古動物館的化石更多,于是便常去這幾家博物館過把癮,但擁有化石的愿望始終沒有泯滅。
北京市東三環路附近潘家園舊貨市場開業后,我聽說那里有化石賣,便風風火火地去了那里。果然,在眾多的攤位中發現了幾個化石攤位。按在攤兒上買東西的習慣,我先不動聲色,拿起一塊狼鰭魚化石,輕輕地撫摩著,細細地端詳著,然后故做漫不經心的樣子與攤主侃起價來。大概是攤主從我端詳化石的眼神和撫摩化石的動作中窺視出我對化石的喜愛,一口定價,決不還價。由于賣價與我心中的買價差距太大,這筆交易沒做成。我又轉到另一個攤位前,同樣是狼鰭魚,這次我不再摸,只問:“魚化石多少錢一塊?”“五塊。”攤主爽快地回答。我一聽有門,就追問一句:“買十塊兒,給您二十行不行?”后邊的事自然不用說了,我興高采烈地抱著化石回了家。
從那以后,潘家園成了我常去的地方了。我發現這里不亞于化石博物館,這兒的化石既是商品又是展品,既可以看,又可以摸,還可以買下來歸個人所有,真是其樂無窮。而且看得多了,慢慢地也看出了門道。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得到一塊震旦角石,就常去潘家園。一天,見一個攤兒上有震旦角石,要價130元,估計實價不會超過100元。但當我拿在手中賞玩時,感覺品相不是很好,圍巖打磨得過了頭,已經傷到了生物的石化部分,且角石的頂端已經斷裂,這件標本在教學科研上可能有價值,但用作觀賞就有些遜色了,我只好將它放棄。這樣又過了幾周,終于有一天理想的震旦角石被我相中了,圍巖打磨得恰倒好處,生物結構的紋理清晰可見,石化部分絲毫未損,觀賞和收藏價值較高,要價100元。我自然不會說破這塊化石的妙處,只是說有點貴,攤主見我誠心買,便又饒我一塊要價10元的梅花石,我終于如愿以償了。
潘家園的化石品種多,實價底,但是假貨也多。我曾花兩塊錢買得一塊印有蜥蜴圖形的化石,蜥蜴身旁還有半條狼鰭魚,待回到家中,越來越覺得不對勁,蜥蜴好像是用油漆畫上去的。帶著疑問,我攜化石到全國地質博物館去請教。博物館的解說員仔細觀察了化石后對我說:“化石可能是假貨。因為動物在形成化石的過程中,最先腐爛的是肌肉,保留下來的是骨骼。而這塊化石肌肉豐滿,骨骼卻不清晰;另外,后腿的位置也不對。旁邊的半條狼鰭魚是真的,可能是賣化石的人知道半條魚不好賣,在魚旁畫上蜥蜴,用真魚作陪襯,買主更容易上當。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把蜥蜴砸開,在蜥蜴化石的斷面上如果有嵌在石中的骨骼,那么化石是真的,如果沒有,化石肯定是假的,不過我想是不會有的。”我當即把蜥蜴折斷,果然,漆皮下哪里有骨骼?分明是一塊假化石。
在潘家園買化石有風險,到博物館買則保險得多。在諸博物館中,中國古動物館賣的化石最便宜,一塊梟頭貝化石售價僅10元。而在潘家園,要價起碼30元,侃到最后,成交價也不會低于20元。只是古動物館出售的化石品種太少,遠不能滿足化石愛好者的需求。
(摘自《化石》)
|